
立刻;馬上。《官場現形記》第五一回:“有天聽了朋友一句玩話,便立時三刻逼我母親出去,一刻不能相容。”《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五回:“知縣一見,有了把握,立刻飭差去提和尚,立時三刻就要人。”
“立時三刻”是漢語中表示時間緊迫的習用語,其核心含義可分解為以下三部分:
詞源構成 “立時”指“立刻、馬上”,源自古代計時概念;“三刻”指古代計時單位,《漢語大詞典》解釋一刻為15分鐘,三刻即45分鐘。該詞通過具體時間量詞強化了動作的急迫性(參考《漢語大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2020)。
語義演變 在實際使用中已脫離具體時間指向,演變為誇張修辭手法。如《現代漢語虛詞例釋》指出,該短語通過“三刻”的時間限定,構建出“不容遲緩”的語境壓力,常見于明清白話小說中的緊急場景描寫(參考北京大學中文系編《現代漢語虛詞例釋》,2016修訂版)。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特别标注其口語化特征,強調多用于催促語境。比較研究顯示,該短語在北方方言區的使用頻率高于南方地區,常與“要”“得”等助動詞搭配,構成“立時三刻要完成”等強調句式(參考國家語委《現代漢語方言常用語手冊》,2019)。
“立時三刻”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表示立刻、馬上,強調事情發生或動作執行的迅速性,帶有時間緊迫的意味。
該成語通過“三刻”(古代計時單位,約45分鐘)的誇張表達,強調動作的即時性,類似現代漢語中“分分鐘”“馬上”的用法。
如需更多例句或典故細節,可參考《官場現形記》等清代文學作品。
愛不忍釋八風舞白扯白雁幫辦報聘把穩察警馳耀村步戴大帽子乏窘反常現象膏明垢累怪怪奇奇汩淈鬼見愁邯鄲道憨虎虎花草嘩駭昏湎徼榮較著嗟噓舊手九緣峻整龛岩空閨魁顔惏刻雷堆隆沍攏總倫常羅霄山盲陋末茶陪筆蜣螂轉糞竊位素餐清查起眼戎車宂漫三令節瘦人書物四鋪子着地頌揚停住塗泥土炭頑鈍王世子完滿婉弱文謅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