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合縱 ”。1.謂連接直行。《荀子·賦》:“日夜合離,以成文章。以能合從,又善連衡。”
(2).指 戰國 時, 蘇秦 遊說六國諸侯聯合拒 秦 。 秦 在西方,六國地處南北,故稱合從。《戰國策·秦策三》:“天下之士合從,相聚于 趙 ,而欲攻 秦 。” 唐 劉知幾 《史通·言語》:“若《史記》載 蘇秦 合縱, 張儀 連衡, 範雎 反間以相 秦 , 魯連 解紛而全 趙 是也。” 金 元好問 《解劍行》:“又不見敝裘 蘇季子 ,合從歸來印纍纍。” 郭沫若 《女神·棠棣之花》:“這幾年來今日合縱,明日連衡,今日征 燕 ,明日伐 楚 ,争城者殺6*人盈城,争地者殺6*人盈野。”參閱《史記·蘇秦列傳》。
(3).泛指聯合。《史記·呂太後本紀》:“具以 灌嬰 與 齊 楚 合從,欲誅諸 呂 告 産 ,迺趣 産 急入宮。”《舊唐書·李密傳》:“﹝ 李密 ﹞乃緻書呼 高祖 為兄,請合從以滅 隋 。” 康有為 《大同書》乙部第二章:“且昔者 俄 之攻 突厥 也,始則 英 法 二國合縱拒之,後則 英 、 法 、 德 、 奧 、 意 五國合兵拒之, 俄 即不能得志。”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合從漢語 快速查詢。
“合從”是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合從”通“合縱”,讀作hé zòng,本義指縱向連接(如《荀子·賦》中“以能合從,又善連衡”),後演變為聯合抗敵 的軍事外交策略。
戰國時期的合縱策略
由蘇秦倡導,聯合楚、齊、燕、韓、趙、魏 六國共同抵抗秦國。因六國地理位置呈南北分布,秦國位于西方,故稱“合從”(縱向聯合)。
典型例證:《戰國策》記載“天下之士合從,相聚于趙,而欲攻秦”。
與“連衡”的對比
合從是六國聯合抗秦,連衡(連橫)則是秦國分化六國的策略,兩者形成對立(《荀子》提及“合從”與“連衡”并用)。
“合從”核心含義是縱向聯合抗敵,既特指戰國策略,也擴展為一般性聯合概念。其曆史背景與文獻用例(如《荀子》《戰國策》《過秦論》)共同構成了該詞的豐富内涵。
合從(gě có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合”和“從”兩個字組成。其中,“合”的拆分部首是“人”,筆畫數為6;“從”的拆分部首是“人”,筆畫數為4。
“合從”一詞可追溯到古代漢語。它的意思是“一同從事”。繁體字中,“合”字的形狀較為複雜,而“從”字則寫作“從”。
在古代,漢字的筆畫形狀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合”字在古代的寫法将筆畫用直線連接,形成一個整體的結構。而“從”字的寫法中,曾經存在多種變體,使用了更多的勾畫形式。
1. 我們應該合從老師的指導來完成這個項目。
2. 在團隊合作中,大家要積極合從,共同努力。
組詞:合作、合力、合夥、合作社。
近義詞:從衆、合流、合謀。
反義詞:不合、分離、分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