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缥帙的意思、缥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缥帙的解釋

淡青色的書衣。亦指書卷。 南朝 陳 徐陵 《<玉台新詠>序》:“方當開茲縹帙,散此縚繩,永對翫于書帷,長循環於纖手。” 唐 包佶 《奉和常閣老晚秋集賢院即事贈徐薛二侍郎》:“祕殿掖垣西,書樓苑樹齊。秋煙凝縹帙,曉色上璇題。” 清 餘懷 《闆橋雜記·麗品》:“涉獵文藝,粉搯墨痕,縱橫縹帙。” 王闿運 《采芬女子墓志銘》:“秘雕華之逸劄,自託蠶絲;問縹帙于當今,不分麟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缥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1. 拼音與結構
    讀音為piǎo zhì(),其中“缥”指淡青色,“帙”指書衣或書套。兩字均為左右結構。

  2. 本義與引申義

    • 本義:指用淡青色帛制成的書衣(古代書籍的封面或包裝)。
    • 引申義:代指書卷或典籍,如唐代包佶詩句“秋煙凝縹帙”即以“缥帙”借代書籍。
  3. 文獻用例
    該詞多見于古典文獻,如:

    • 南朝徐陵《玉台新詠序》提及“開茲縹帙”,描述展開書卷的情景。
    • 唐太宗《帝京篇》中“缥帙舒還卷”生動展現書卷的收放動作。
  4.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于文學或曆史研究領域,用于形容古籍或表達文雅意蘊。

  5. 注意區分
    “缥”另讀piāo(如“缥缈”),但“缥帙”中僅讀piǎo,需避免混淆。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書卷相關術語,可參考《文苑英華》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缥帙的意思

《缥帙》(piao zhi)一詞指的是一種用來裝飾或遮蔽的薄絲綢或其他紡織品。它常常用來制作簾幕、窗簾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缥帙》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糸”(絲)和“巾”(巾帛)。根據筆畫來計算,它一共有14畫。

來源

《缥帙》一詞最早見于《後漢書·藝文志》。它形容的是一種輕薄透明的紡織品,由絲綢或其他質地細薄的材料制成。在古代,缥帙多用于宮廷裝飾和貴族家庭的裝飾。

繁體

繁體字“缥帙”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它們的書寫形式稍有不同。在古代,缥帙的“缥”字上方常有“彡”(山字頭),形狀與“帚”(掃帚)相似,而“帙”字上面元氣常寫得更加細長。

例句

1. 宮中的窗簾上挂着一幅幅美麗的缥帙。 2. 我們在客廳上方裝了一塊細薄的缥帙,能讓陽光透過,卻不照射到眼睛。

組詞

- 缥缈:指形象、景色或言語等虛幻、飄渺、不真切。 - 缥缈禅師:佛教中一位聞名的禅宗大師。

近義詞

輕紗、薄紗、薄綢、薄紡織品。

反義詞

厚布、厚綢、厚織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