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源正本的意思、澄源正本的詳細解釋
澄源正本的解釋
澄:澄清。清理水的源頭,扶正樹的根。比喻從根本解決問題。
出處:
《舊唐書·高祖紀》:“欲使玉石區分,薰莸有辨,長存妙道,永固福田,正本澄源,宜從沙汰。”
事例觀《春秋》之所書,然後澄源正本之意可得而知矣。★明·劉基《春秋明經·公朝于王所仲孫羯會晉韓不信雲雲城成周》
詞語分解
- 澄的解釋 澄 é 水靜而清:澄瑩。澄酒(淡酒)。澄汰。澄澈。澄湛。澄廓。澄清。澄碧。澄淨。澄靜。澄明。 澄 è 讓液體裡的雜質沉下去:澄清。澄沙。澄泥漿。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正本的解釋 ∶備有副本的圖書,别于副本的稱正本 ∶文書或文件的正式的一份 ∶從根本上進行整頓 ∶夠本兒詳細解釋.端正其本源、根本。《淮南子·主術訓》:“不正本而反自然,則人主逾勞,人臣逾逸。”《漢書·董仲舒傳》
專業解析
“澄源正本”是由“澄源”與“正本”組合而成的四字短語,其核心含義與成語“正本清源”相通,指從根源上整頓清理以解決問題。這一表述可拆解為兩層語義:
- “澄源”:本義為澄清水源,引申為追溯事物本源并消除混亂。例如《宋史·職官志》中“澄源端本”的用法,強調從政策層面規範制度(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
- “正本”:原指校正書籍的原始版本,後發展為修正根本性問題。《漢書·刑法志》載“豈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論”,體現對根本性治理的追求(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
該短語常用于論述社會治理、文化傳承等領域,如清代學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主張“欲治史學,必先澄源正本”,強調學術研究中追本溯源的重要性(來源:中華書局《文史通義校注》)。現代語境中多用于強調系統性改革,例如生态環境治理需“澄源正本,截污控排”的治理邏輯。
網絡擴展解釋
“澄源正本”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含義
- 字面意義:清理水的源頭,扶正樹木的根基。比喻從根本、源頭上解決問題,強調對事物本質的整頓和規範。
出處
- 《宋史·吳泳傳》:“杜漸防微,澄源正本,使君身之所自立者先有其地。”
- 朱熹《寄陳同甫書》:“培壅本根,澄源正本,為異時發揮事業之地。”
- 《舊唐書·高祖紀》:“正本澄源,宜從沙汰。”
用法
- 語法功能:通常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語境:多用于強調從根源入手解決問題,如政策改革、道德整頓等場景。
近義詞
- 正本清源:直接表達“從根源整頓”的核心含義,兩者常互換使用。
- 清原正本:意義相近,但使用頻率較低。
示例
- 宋人陳亮曾以“澄源正本”比喻治國需先固本培元。
- 當代可用于描述反腐敗工作:“唯有澄源正本,方能根治社會頑疾。”
注意
- 該成語存在多音字:“澄”可讀chéng(書面)或dèng(口語);“正”讀zhèng(不讀zhēng)。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用例,可參考《宋史》《舊唐書》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心樂業阿毗達磨百為綁紮迸絕敝帷不棄不是事查訪乘禦純陰荅遝調齊敵後度支使飛苞驿篚公刻寒清花轎環流胡吹海摔見危授命驚怆驚鬧金傘俊音考庸啃氣潰瀾來春籁籥狼羔子列席厘替麻達磨勁畝積募集袍哥剽拾平碼館戗面,戗面兒棋工啓羅邁當請安青雀舟七卿日旂商亭施功鹔鷞太一頽弊屠耆往世晚上微曲汙邪縣公主諧言螇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