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磨的意思、阿毗達磨的詳細解釋
阿毗達磨的解釋
梵語Abhidharma的音譯,或譯為“阿毗曇”。(1)指解說和論證佛經義理的一種體裁,成就佛教智慧的手段。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十七:“阿毗曇,或言阿毗達磨,或雲阿鼻達磨,皆梵言轉也。此譯雲勝法,或言無比法,以詮慧故也。”(2)指佛教三藏中的“論藏”。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 優波釐 持律明究,衆所知識,集毘奈耶藏。我 迦葉波 集阿毘達磨藏。”
詞語分解
- 阿的解釋 阿 ā 加在稱呼上的詞頭:阿大。阿爺。阿爹。阿羅漢。阿毛。阿婆。阿弟。阿姊。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 達磨的解釋 見“ 達摩 ”。
網絡擴展解釋
“阿毗達磨”(梵語:Abhidharma)是佛教術語,其含義可從詞源、哲學内涵、結構體系及修行意義多維度解析:
一、詞源與基本定義
- 梵語音譯
原為梵語“Abhidharma”的音譯,意譯為“對法”“無比法”或“勝法”,指通過智慧辨析佛經義理的經典體裁。
- 佛教三藏之一
與經藏(修多羅)、律藏(毗奈耶)并列,屬于“論藏”,是系統化闡釋佛法的論典總集。
二、哲學内涵
- 對法的核心意義
強調“對觀四谛”與“對向涅槃”,即以智慧現觀真理(如四聖谛、十二因緣),導向解脫。
- 有為法與無為法
通過分析有為法(如心法、心所法、色法)的本質,揭示其如夢幻泡影的虛妄性,最終通達無為法(涅槃)。
三、結構體系
阿毗達磨的教義體系包含:
- 精神部分:89種心法、52種心所法(心理活動);
- 物質部分:28種色法(物質現象)。
通過分類辨析諸法性相,構建系統的法相學框架。
四、修行意義
- 現觀與實證
以無漏智直接觀照真理,如四聖谛、八聖道,最終實證涅槃。
- 教理工具
作為“成就智慧的手段”,通過邏輯論證折服外道,通釋佛經深義。
五、大乘與小乘的差異
- 小乘側重對向涅槃的解脫道;
- 大乘強調無分别智,導向“無住涅槃”(不住生死、涅槃二邊)。
阿毗達磨既是佛教哲學體系的核心方法論,也是修行者從理論到實證的橋梁。其内涵融合了法相分析、真理觀照與終極解脫,體現了佛教“解行并重”的特質。
網絡擴展解釋二
《阿毗達磨》是一部古代佛教經典,也被稱為《法義經》,其中包含了佛陀對于般若智慧的詳細探讨與闡述。下面将就《阿毗達磨》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進行介紹。
《阿毗達磨》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一種講究邏輯、精細觀察、細膩推敲的佛教論理學,它是佛教中重要的宗派之一。
拆分部首和筆畫方面,可以拆分為“阜”、“比”、“力”、“石”,總共有16個筆畫。
來源方面,阿毗達磨這個詞最早見于佛教經典《大般涅槃經》中,它是由梵文音譯而來。阿毗達磨在梵語中的原意為“不可思議的”或者“一切法的真實本性”。後來,這個詞被漢文翻譯成“阿毗達磨”,用以指代佛教中研究佛法的一門學說。
繁體方面,《阿毗達磨》可以寫作「阿毗達磨」。
古時候漢字寫法方面,根據古代字典記載,阿毗達磨的寫法是「阿比陀竭摩」。
例句方面,可以參考以下句子:「學習阿毗達磨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佛教的智慧教誨。」
組詞方面,可以組成諸如「阿毗達磨經」「阿毗達磨學派」「阿毗達磨思想」等詞語。
近義詞方面,類似的詞語包括「般若學」、「禅理學」、「空性學」等。
反義詞方面,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阿毗達磨」相關。
綜上所述,《阿毗達磨》是指佛教中研究佛法的一門學說,它講究邏輯、精細觀察、細膩推敲,具有不可思議的意義。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為“阜”、“比”、“力”、“石”,來源于梵文,也可以寫作「阿毗達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阿比陀竭摩」。它可以用于組成一系列詞語,例如「阿毗達磨經」、「阿毗達磨學派」等。雖然沒有明确的反義詞,但與之相關的近義詞包括「般若學」、「禅理學」、「空性學」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