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管樂器。籁,三孔;籥,六孔。 三國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且口之激氣為聲,何異籟籥納氣而鳴耶!”
“籁籥”是古代兩種竹制管樂器的合稱,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分解 •籁:形聲字,從竹、賴聲,本義為三孔竹制管樂器。後引申為孔穴發出的自然聲響,如「萬籁俱寂」中的用法。 •籥(同“龠”):六孔竹制管樂器,形制較籁複雜,早期用于雅樂演奏。
二、樂器特征
三、文學引申 在文學語境中,“籁籥”常被借代指代古代音樂體系,如《史記·樂書》提及二者在禮樂制度中的作用。現代漢語中更多沿用“籁”的引申義(自然聲響),而“籥”因樂器失傳逐漸成為曆史詞彙。
注:權威典籍如《說文解字》《樂律全書》對二者有詳細形制記載,現代考古發現亦佐證其曆史存在。
《籁籥》(lài yu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它表示美妙的音樂聲、樂器聲音。這個詞現在已經很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更多地出現在文學和古典詩詞中。
《籁籥》的拆分部首是“竹”和“舌”,其中竹是表示竹子的意思,舌是表示舌頭的意思。
根據這個拆分,将筆畫進行分解:
竹(6畫)+ 舌(6畫)
《籁籥》這個詞最早可追溯到《詩經·大雅·蕩》一篇中,《大雅》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詩歌總集之一。在這篇詩中,籁籥指的是木管樂器的聲音。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演變為指代一切美妙的音樂聲。
《籁籥》的繁體字寫作「籟籥」。
《籁籥》的古時候漢字寫法是「籁[茲/斉]」+「籥[龠]」。其中左邊的「米斉」表示米的音樂,右邊的「龠」表示竹管樂器。
1. 他演奏的曲子聽起來像是天使在吹奏《籁籥》。
2. 在寂靜的夜晚,從遠處傳來一陣動聽的《籁籥》聲。
3. 他以自己獨特的技巧演奏出了《籁籥》的美妙之音。
1. 美妙音樂
2. 樂器聲音
3. 音響
4. 悅耳
1. 吟誦
2. 聲響
3. 音律
4. 和諧
1. 刺耳
2. 噪音
3. 不協調
4. 雜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