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刻的意思、公刻的詳細解釋
公刻的解釋
公正嚴刻。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材能》:“公刻之政,宜於糾姦,以之治邊則失衆。”
詞語分解
- 公的解釋 公 ō 正直無私,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無私。 共同的,大家承認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國家,社會,大衆:公共。 * (社會整體的治安)。公衆。公民。公論(公衆的評論)。 讓大家知道:公開。
- 刻的解釋 刻 è 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書本)。刻石。刻字。刻闆。刻舟求劍。 古代用漏壺記時,一晝夜共一百刻。今用鐘表計時,一刻等于十五分鐘:五點一刻。 時間:此刻。即刻。頃刻(極短時間)。時刻。刻不容
專業解析
"公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公正而嚴苛,常用于形容執法、處事或為人态度既秉持公道又不留情面。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釋義與構成
- 公:指公正、無私、不偏袒。
- 刻:指苛刻、嚴酷、不寬容。
- 合義:将“公”的公正無私與“刻”的嚴厲苛刻相結合,形容一種在堅持原則和公正的前提下,執行标準極其嚴格、不留情面、不講私情的态度或作風。它強調在追求公平正義的過程中,手段或标準可能顯得過于嚴厲。
二、出處與用法
該詞多見于古籍及曆史文獻,用以描述人物性格或處事風格:
- 形容執法者:指官吏或掌權者執行法律、規章時公正無私,但要求極其嚴格,處罰嚴厲。例如《明史》中可能用此詞形容某些剛正不阿但手段強硬的官員。
- 形容為人處世:指個人性格剛直,堅持原則,但待人接物可能顯得不近人情、缺乏變通或過于嚴厲。
- 略帶貶義或中性:雖然強調“公”,但因“刻”的存在,常帶有批評其過于嚴酷、缺乏人情味或彈性的意味,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三、權威參考釋義
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和古籍記載: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對“公刻”的釋義為“公正嚴刻”。
- 《辭源》(商務印書館):在相關條目或例證中,“公刻”常指為官或為人公正而苛刻。
- 古籍用例:如清代文獻《碑傳集》中記載人物“性公刻”,指其性格公正而嚴苛;《明史》等史書在評價某些官員時也可能使用此詞。
四、例句參考
- 史書評價:“某官性公刻,執法如山,僚屬畏之。” (形容官員性格公正嚴苛,執法嚴厲,下屬畏懼他。)
- 人物描寫:“其為人也,公刻少恩,然處事至明。” (形容此人公正嚴苛、缺少恩惠,但處理事情非常明察。)
“公刻”一詞融合了“公正”與“苛刻”的雙重特質,主要用于描述在堅持公平正義原則下所表現出的嚴厲、不徇私情、甚至不近人情的态度或行為,常見于對曆史人物(尤其是官吏)性格或作風的評價。其核心在于“公”為前提下的“刻”。
網絡擴展解釋
“公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一、整體釋義
公刻意為公正嚴刻,多用于描述治理方式或人物性格,既強調公平性,又帶有嚴厲苛刻的特點。該詞最早出自三國時期劉劭的《人物志·材能》,原文提到:“公刻之政,宜於糾姦,以之治邊則失衆。”(意為:公刻的治理方式適合糾正奸邪,但用于邊疆管理會失去民心。)
二、分字解析
-
公
- 核心含義:與“私”相對,指國家、集體或共同的事務(如公物、公事公辦);
- 引申義:公平、公認(如公分母、公海)。
-
刻
- 本義:雕刻(如刻字);
- 引申義:
- 時間單位(古代百刻為一晝夜,現代指15分鐘);
- 嚴厲、苛刻(如嚴刻、刻薄)。
三、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對曆史治理方式的評價,例如:
- 政治領域:形容執法者既公正又嚴苛,如“糾姦”(懲治奸邪);
- 局限性:劉劭指出,這種治理方式若用于邊疆,會因過于嚴苛而失去民衆支持。
四、現代關聯
現代漢語中“公刻”一詞已較少使用,但“公”與“刻”的獨立含義仍常見。例如“刻”可形容時間(一刻鐘)或态度(刻苦),而“公”常用于公共事務相關詞彙(如公務員、公益)。
别人正在浏覽...
艾缗白袍秕谷不勝枚舉蔔歲倉皇出逃讒佞敕教池柳促請德政碑墊溢疊嶂層巒饤案額樓額外負擔放散返來複去奉迓甘臨詭笑漢字編碼禾線鬟花會銜籛芽教案甲劄吉期裡出外進靈帷六等銘迹逆曳盼盼胚胎霹靂舞頻繁評優裒嘯葡萄乾起福啟錨秋風纨扇色度上肩容易下肩難山溪深根固蔕誓衆四川省訟鬥送女客肅進螳螂拒轍陶然亭韬襲頽發烏龜校籍小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