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替的意思、厘替的詳細解釋
厘替的解釋
改變,更動。《南史·徐孝嗣傳》:“ 明帝 謀廢 鬱林 ,遣左右 莫智明 以告 孝嗣 孝嗣 奉旨無所釐替,即還家草太後令。”
詞語分解
- 厘的解釋 厘 í 小數名,百分之一:厘米。 單位名(a.長度單位,中國一市尺的千分之一;b.重量單位,中國一市兩的千分之一;c.地積單位,中國一市畝的百分之一;d.利率單位,年利一厘按百分之一計,月利一厘按千分
- 替的解釋 替 ì 代,代理:代替。更(卬 )替。。替班。替身。替罪羊。 為,給:替他送行。替古人擔憂。 衰廢:興(塶 )替。衰替。 為 筆畫數:; 部首:曰;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厘替”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í tì,其核心含義為改變、更動,多用于描述對事物或制度的調整或修正。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改變與調整:指對原有狀态、規則或事物進行修改或變動。例如《南史·徐孝嗣傳》中記載:“孝嗣奉旨無所釐替”,意為徐孝嗣遵循旨意未作任何調整。
- 詞素解析:
- “厘”:本義為治理、整理(如“厘正”“厘革”),也用作計量單位(如厘米、厘升)。
- “替”:表示替代、更換,但在此組合中更強調“變動”而非單純替換。
2.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常見于古代典籍,如《南史》中描述政治決策時的“無所釐替”。
- 現代延伸:可比喻思想、技術等領域的更新(如“舊觀念被新思想厘替”),但需注意此用法多見于非權威解釋。
3.注意事項
- 避免混淆:部分低權威來源将“厘替”解釋為“替代”,但結合詞源及權威文獻,其核心應為“調整性改變”而非簡單替換。
- 語境適配: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尤其在引用古籍時需遵循原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南史》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厘替的意思
《厘替》是一種漢字詞語,原指嚴格辨别和取舍,後來也引申為挑剔、矯正。
拆分部首和筆畫
《厘替》的拆分部首是“廠”和“替”,其中“廠”部表示與工業、工作相關,“替”部表示替代。
《厘替》的筆畫數目為9畫。
來源
《厘替》一詞最早出現于《左傳·昭公十四年》:甸人及於諸侯,厘替無辜者。
繁體
《厘替》在繁體字中寫作「釐替」。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厘替的寫法可能會有些不同,具體寫法因時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例句
1. 他對每個細節都非常厘替,所以完成的工作總是令人滿意。
2. 這個家具設計師非常厘替,總是不斷地修改設計圖紙。
組詞
厘漆、藕斷絲連、困惑、考據方法。
近義詞
嚴謹、挑剔、一絲不苟。
反義詞
隨意、馬虎、放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