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誠懇切。《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純 言甚誠切, 光武 深感,曰:‘吾将思之。’” 唐 趙璘 《因話錄·角》:“﹝書﹞曰:‘和尚薄於滋味,深於酒德,所食僅同嬰兒,所飲或如少壯。常恐尊體有所不安,中夜思之,實懷憂戀。’其誠切如此。” 明 李贽 《與馬百時書》:“然則人之真實,志之誠切,氣之豪雄,吾矢發必中,皆可羨者。”
“誠切”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形容态度或言語的真誠與熱切。以下是詳細解釋:
“誠切”指真誠而懇切,強調發自内心的真實情感與強烈的願望。其核心在于“誠”(真誠)與“切”(深切)的結合,表達出真摯且急迫的情感狀态。
情感特質
形容言辭或态度既真實又充滿熱忱,常用于表達對某人某事的強烈期待或願望。例如:
使用場景
“誠切”融合了情感的真摯與迫切,既有古典文獻的深厚底蘊,也適用于現代正式溝通,是漢語中表達深度真誠的典型詞彙。如需更多曆史用例,可參考《後漢書》或唐代筆記文獻。
《誠切》這個詞是指真誠而切實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或感受,沒有摻雜虛假或做作的成分。
《誠切》是由部首「言」和「七」組成,共有七筆。
《誠切》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的儒家經典《論語》中的一句話:“言必信,行必果。”這句話表達了對于言行誠實和實際結果的要求,後來演化形成了《誠切》這個詞。
繁體字為「誠切」。
古時候的「誠切」用的是篆書或隸書的寫法,形狀與現代略有不同。
他用誠切的态度向對方道歉,真誠地表達了自己的内心想法。
真誠、切實、實際、誠實、确切、實切、誠懇、切切等。
真誠、真實、實在、誠懇、坦誠。
虛僞、做作、欺詐、不誠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