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踝骨的意思、踝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踝骨的解釋

(1) [ankle]∶同“踝”

(2) [pricess of radius]∶指桡骨莖突。《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腕者,…當外側之骨,名曰高骨,一名銳骨,亦名踝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踝骨(huái gǔ)是人體足部的重要結構,具體解釋如下:

一、定義與讀音

二、解剖結構

  1. 内踝:由胫骨下端内側構成,可觸摸到明顯的骨性突起。
  2. 外踝:由腓骨下端外側構成,位置略低于内踝。
  3. 後踝:部分醫學文獻提到胫骨遠端後方構成的後踝結構。

三、功能

四、其他解釋(較少見)

傳統醫學文獻中,踝骨有時也指手腕處的桡骨莖突,如《醫宗金鑒》提到“腕外側之骨,亦名踝骨”,但現代醫學中多指足部結構。

五、常見問題

踝骨受傷(如骨折、扭傷)會導緻疼痛、腫脹和活動受限,需及時治療。例如,例句中提到的“踝骨受傷而行動不便”即為此類情況。


提示:以上内容綜合了醫學權威來源,若需進一步了解解剖細節或臨床案例,可參考、2、3的原始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踝骨的意思

“踝骨”是指人體下肢的部位,位于腳腕處,是由多塊小骨頭組成的結構。踝骨連接着距骨和胫骨,起到支撐和穩定腳腕的作用。

拆分部首和筆畫

“踝骨”這個詞的部首是“⾁”(肉首),由17畫組成。

詞源來源

“踝骨”一詞的來源相傳是由古代漢族醫學家劉心說所創。在《千金要方》一書中,他将踝骨作為人體解剖的名稱進行了描述。

繁體字形

繁體字形為“踝骨”。它保留了原始字形的基本線條和結構,外觀上比簡化字更加繁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踝骨”寫作:“⾁+⾏+⾚+⾒”,其中“⾁”代表脂肪,表示腳踝這一部位有一定的脂肪組織,“⾏”代表行走,“⾚”代表紅色,表示踝骨位置血液循環旺盛,“⾒”代表目視,表示踝骨處于肉眼可見的位置。

例句

1. 他在足球比賽中受傷,踝骨骨折了。

2. 運動員在進行高強度的訓練時,需要特别注意踝骨的保護。

組詞

踝關節、踝關節炎、踝部、腳踝等。

近義詞

足踝、胫踝。

反義詞

肩髋、頸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