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蛀米之蟲。
(2).比喻舊社會囤積居奇、投機作惡的糧商。
“米蛀蟲”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指蛀食大米的害蟲,學名為米象(Sitophilus oryzae),屬于鞘翅目昆蟲。這種害蟲常寄生于谷物中,繁殖速度快,會導緻糧食黴變或空心化,是倉儲谷物的重要害蟲之一。
在舊社會語境中,“米蛀蟲”被用來比喻囤積居奇、投機倒把的糧商。這類人通過惡意擡高糧價、壟斷市場等手段牟取暴利,加劇社會貧困,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
需注意與“米蟲”一詞區分:
以上解釋綜合了曆史用法和生物學定義,主要參考權威詞典及百科來源。
米蛀蟲是指一種主要以米粒為食的害蟲,其學名為米虱。它屬于昆蟲門,鞘翅目,米虱科。米蛀蟲可以在儲存的米粒中繁殖,并通過啃食米粒引起米粒損壞。
米蛀蟲的拆分部首為米(米字旁),它的筆畫數為5。
米蛀蟲這個詞源于漢字,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米”指的是稻谷的谷粒,“蟲”則代表了該害蟲屬于昆蟲類。
米蛀蟲的繁體字為「米蛀蟲」。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米蛀蟲的字形稍有不同,如:「鼏」。
1. 農民們發現了田裡的稻谷遭受了米蛀蟲的侵害。
2. 為了防止米蛀蟲,我們應該儲存米粒的同時加入防蛀劑。
米粒、蟲子、害蟲。
蟻蟲、田螺、米蟲。
米粒、稻谷、谷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