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缛采的意思、缛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缛采的解釋

亦作“ 縟彩 ”。絢麗的色彩。借指繁華的文采。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鏤心鳥迹之中,織辭魚網之上,其為彪炳,縟采名矣。”《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固以理窮言行,事該軍國,豈直彫章縟采而已哉!” 呂延濟 注:“縟采,雜色也。”《隋書·文學傳序》:“﹝ 濟陽 江淹 等﹞并學窮書圃,思極人文。縟彩鬱於雲霞,逸響振於金石。” 明 張居正 《贈吳霁翁督學山東序》:“故窾言者,棄德之竇也。縟采者,彫朽之飾也。” 章炳麟 《辨詩》:“宜本之情性,參之政訓,稽之典禮,去其縟采,泯其華飾,無或糅雜故事,以亂章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缛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文學内涵

  1. 色彩與文采的雙重性
    最初描述色彩的絢麗(如“缛彩”),後擴展至文學創作中,指代辭藻華麗、修飾繁複的文風。例如南朝劉勰《文心雕龍·情采》中提到“其為彪炳,缛采名矣”,強調文采的輝煌。

  2. 褒貶語境

    • 正面:形容作品文辭富麗,如《隋書》中“缛彩郁于雲霞”贊美文采如雲霞般絢爛。
    • 負面:章炳麟在《辨詩》中批評過度雕琢的文風,主張“去其缛采”,認為繁複的修飾可能掩蓋内容本質。

三、用法示例

四、相關辨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文心雕龍》等典籍或語言學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缛采(rù cǎi)的意思

《缛采》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缛》是指束縛、拘束;《采》是指采集、獲取。

缛采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缛》的部首是糸,總筆畫數為12;《采》的部首是采,總筆畫數為7。

缛采的來源

《缛采》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周易·系辭下》中的“故天于人,人于地,地于天,天地之間,其正色也,所以缛艾也”一句。意為天與人相對應,人與地相對應,地與天相對應,這三者之間相互調和的關系,就好比是三種不同顔色的絲線交織而成的花紋。這裡的“缛艾”即為《缛采》。

缛采的繁體

《缛采》的繁體字為「縟採」。

缛采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中,缛采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情況下,《缛》的形狀在上方是田字形,下方寫絲字的形式;《采》則是左右結構,類似于兩個人合抱盛物。這也是漢字書寫演變的結果。

缛采的例句

1. 生活中,我們常常受到社會規範的缛采,感到束縛。

2. 藝術家創作時常常從自然中采集靈感,從而形成獨特的缛采。

缛采的組詞

缛雪(束縛的雪花)、采風(采集風景特色)等。

缛采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纏繞、拘束。

反義詞:解放、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