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外,郊外。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謝麗塔於郊郭,殊世間於城傍。” 唐 李颀 《晚歸東園》詩:“荊扉帶郊郭,稼穡滿東菑。”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瞳人語》:“清明前一日,偶步郊郭,見一小車,朱茀綉幰,青衣數輩,款段以從。”
“郊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基本詞義
指“城外”或“郊外”,即城市外圍的區域。其中“郊”指城市周邊的地帶,“郭”原指古代城牆的外圍部分,合稱後泛指城市之外的廣闊地區。
結構分析
文獻例證
該詞在古詩文中常見,例如: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典文學或曆史描述,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可借喻城市與自然交界地帶。
近義詞與關聯詞
近義詞如“郊野”“城郊”,關聯詞包括“城郭”(城市整體)、“郊甸”(更遠的郊外)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文背景,可參考《漢典》或古典文學典籍。
郊郭,是一個表示城市之外的地方的詞語,指的是城市四周地帶或城市邊緣區域。它可以用來表示城市外部的鄉村、郊區、城市周邊地帶。
拆分部首和筆畫:郊(部首:邑, 筆畫:9)郭(部首:阜, 筆畫:11)
來源:郊郭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最早見于《尚書·大禹谟》:“君視厥郊,率厥守事。”郊指城市周邊的地帶,郭指城市周圍的圍牆。相傳是大禹治理洪水時規劃建設的。
繁體:郊郭的繁體字為「郊郤」。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在演變過程中有多種寫法,古時候「郊郭」一詞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略有不同。
例句: 1. 城市的郊郭之間有廣袤的農田。 2. 他常常到郊郭的山裡散步,享受大自然的甯靜。
組詞:郊野、城郊、市郊、郊區、城郭
近義詞:市域、郊園、郊外
反義詞:市中、市内、市中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