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漠北的意思、漠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漠北的解釋

指 蒙古高原 大沙漠以北的地區。《漢書·王莽傳中》:“又令 匈奴 卻塞於漠北,責單于馬萬匹,牛三萬頭,羊十萬頭。” 唐 王昌齡 《箜篌引》:“瘡病驅來役邊州,仍披漠北羔羊裘。” 宋 蘇轼 《初到惠州》詩:“ 蘇武 豈知還漠北, 管寧 自欲老 遼東 。”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五章第一節:“﹝ 回纥 ﹞自遷入 西域 後,逐漸成為 西域 的主要居民,而原來居住地漠北,逐漸為 蒙兀 所占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漠北”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整理而成:

一、基本定義

漠北指中國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廣袤地區,特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的區域。這一名稱源自地理特征,強調其荒涼、人煙稀少的特點,與中原地區形成鮮明對比。

二、地理範圍

根據曆史與地理描述,漠北的四至邊界為:

三、曆史意義

  1. 政治軍事中心:元代曾以和林(今蒙古國境内)為漠北核心,是遊牧政權的重要據點。
  2. 文獻記載:漢代《漢書》提及匈奴退居漠北,唐代王昌齡、宋代蘇轼等詩人亦以“漠北”代指邊塞,如“蘇武豈知還漠北”。
  3. 戰略地位:曆史上為中原王朝與北方遊牧民族交鋒的前沿,如漢代與匈奴的戰争。

四、别稱與演變

五、現代歸屬

如今漠北地區分屬多個國家: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事件或地理細節,可參考《漢書》、元代史料等文獻,或查閱網頁提供的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漠北

漠北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為mò běi。該詞的拆分部首為水(氵)和去。根據《康熙字典》可知,該字的總筆畫數為15畫。

漠北一詞源自于古漢語,其中“漠”指的是廣闊無垠、遼闊的荒原,而“北”則指的是方位詞,表示北方。因此,漠北一詞的意思就是指的北方的遼闊荒原地區。

在繁體字中,漠北被寫作「漠北」。兩者表達的意思并無差别,隻是書寫形式上稍有區别。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漠北的字形稍有不同。以《康熙字典》為例,漠北在古漢字寫法中的形狀為「旻 (面) + 一 + 十 + 丁 + 刀」。

以下是漠北的一些例句:

1. 每年的冬天,我們都會去漠北感受那裡的冰天雪地。

2. 漠北的荒原上隻有一片寂靜,沒有一絲人煙。

組詞:漠然、北風、北國、北極

近義詞:北部、北方、北境

反義詞:南方、南境、南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