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鵬遊 ”。1.像大鵬飛騰。形容書法運筆的雄健。 唐 蔡希綜 《法書論》:“夫書匪獨不調端周正,先藉其筆力,始其作也,須急回疾下,鷹視鵬遊,信之自然。”
(2).高遠的飛行。 宋 滕宗諒 歐陽修 等《鶴聯句》:“天池憶鵬遊,雲羅傷鳳沉。風流超縞素,雅淡絶規箴。”
見“ 鵬遊 ”。
“鵬遊”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其解釋和來源可綜合多個權威資料進行說明:
形容書法運筆雄健
此義項源于唐代蔡希綜《法書論》中的記載:“夫書匪獨不調端周正,先藉其筆力,始其作也,須急回疾下,鷹視鵬遊,信之自然。”
這裡的“鵬遊”比喻書法筆勢如大鵬展翅般遒勁有力,強調動态感和力度。
指高遠的飛行
宋代滕宗諒、歐陽修等在《鶴聯句》中寫道:“天池憶鵬遊,雲羅傷鳳沉。”
此處以“鵬遊”暗喻志向高遠、行動超脫凡俗,常被用于詩文表達對遠大境界的追求。
現代語境中,“鵬遊”偶爾被引申為形容志向遠大、才華出衆(如提及的“成語用法”),但這種用法更多是類比鵬鳥翺翔的意象,屬于文學性擴展,而非傳統核心釋義。
若有進一步探究需求,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來源、5)或唐宋詩文注解。
《鵬遊》是一個詞組,意思是指大鵬鳥在空中翺翔、飛行。該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鵬(péng)和遊(yóu)。鵬字是由鳥(由)和朋(bīng)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1劃;遊字是由水(氵)和斿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2劃。
《鵬遊》一詞源自古代中國文獻《莊子·齊物論》。《齊物論》中有這樣的描述:“齊物者,托大者也。鵬視其朋,鳳池其鼈,為淵驅魚,為陸驅獸,非其位而動也,居故而行者也。”其中,“鵬視其朋”表達了鵬鳥翺翔于空中的意象。
在繁體字中,鵬字和遊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沒有顯著的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古漢字中的鵬字形狀更為簡單,沒有現代漢字中的複雜構造。遊字的古代寫法相對接近現代漢字。
1. 大鵬鳥展翅高飛,鹍鳥遊于藍天之間。
2. 看那鵬遊萬裡,氣勢磅礴。
組詞:鵬翺、鵬翔、遊魚、遊水。
近義詞:飛翔、翺翔、翔鳥。
反義詞:栖息、停駐、停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