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稱病。《史記·樗裡子甘茂列傳》:“今者 張唐 欲稱疾不肯行, 甘羅 説而行之。” 三國 魏 吳質 《答魏太子箋》:“至於 司馬長卿 稱疾避事,以著書為務。”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二》:“丁酉,吏部尚書平章事 鄭珣瑜 稱疾去位。” 嚴複 《戊戌八月感事》詩:“伏屍名士賤,稱疾詔書哀。”
“稱疾”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稱疾”意為借口生病,即以身體不適為由推脫某事。拼音為chēng jí,繁體寫作“稱疾”。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表示托病回避:
“稱疾”是古代常見的委婉表達,多用于回避敏感事件或責任。其用法強調“借口”而非真實患病,與“托病”含義高度重疊。
《稱疾》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假稱生病。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即“稱”和“疾”。其中,“稱”的意思是假托,表示故意、不實地聲稱一種狀态或情況;“疾”的意思是疾病,表示身體不適或病痛。
根據《康熙字典》,詞語“稱疾”的部首是“⺶”,即“疒部”,表示和疾病相關。它的拆分部首是“疒”,也就是疾病的偏旁。
根據《悲文》的計數方法,詞語“稱疾”的總筆畫數為11畫。其中,“稱”的筆畫數為6畫,“疾”的筆畫數為5畫。
在繁體字中,詞語“稱疾”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根據古代漢字字典,詞語“稱疾”的古代寫法略有差異。其中,“疾”的古代字形為“疒病”,表示與疾病相關。
例句:
- 他不想去上學,就以生病為借口,稱疾在家。
- 她為了躲避這個聚會,故意稱疾去了醫院。
組詞:
- 疾病
- 疾苦
- 疾馳
近義詞:假稱生病、虛報病情、冒充疾病
反義詞:實際生病、坦誠面對、直言不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