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仇池的意思、仇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仇池的解釋

山名。在 甘肅省 成縣 西。山有東西兩門,盤道可登,上有水池,故名。《後漢書·西南夷傳·白馬氐》:“居於 河池 ,一名 仇池 ,方百頃,四面鬥絶。”《宋書·氐胡傳》:“ 仇池 地方百頃,因以 百頃 為號,四面鬥絶,高平地方二十餘裡,羊腸蟠道,三十六回。” 唐 杜甫 《秦州雜詩》之十一:“萬古 仇池 穴,潛通小有天。” 宋 蘇轼 《和桃花源》詩序:“他日工部侍郎 王欽臣 仲至 ,謂餘曰:吾嘗奉使過 仇池 ,有九十九泉,萬山環之,可以避世如桃源也。” 清 趙翼 《調守廣州》詩:“地偏恰似 仇池 穴,俗厚難忘 畏壘 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仇池”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讀音與基本含義


二、曆史政權名稱

仇池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氐族楊氏建立的政權,分兩個階段:

  1. 前仇池國(296-371年)
    • 由楊茂搜建立,控制武都、陰平二郡,依附西晉。
    • 371年被前秦苻堅所滅。
  2. 後仇池國(383-443年)
    • 楊定趁前秦瓦解重建,依附東晉、劉宋。
    • 443年因内亂被劉宋将領裴方明攻滅。

三、地理與政權特點


四、文化意義


五、補充說明

仇池政權雖小,卻是研究魏晉南北朝民族融合與地方割據的重要案例。若需進一步了解其世系或戰争細節,可參考《宋書·氐胡傳》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仇池(ㄔㄡˊ ㄔˊ),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懷恨和憤怒之情。它由“仇”和“池”兩個部分組成。其中,“仇”字表示怨恨和敵意,它的拆分部首是人,筆畫數為4;而“池”字則表示池塘和水池,它的拆分部首是氵,筆畫數為4。因此,“仇池”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8。 據考究,“仇池”這個詞出自《莊子·秋水》一篇,原文中描述了人們在破費了心機去培養植物後,而得不到滿意的結果,因此産生了怨恨和憤怒之情,形容這種怨恨之情如同心頭積水一般無法消散。同樣,在繁體字中,“仇池”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漢字寫法常常有多種形式,而“仇池”也不例外。原始的漢字寫法曾有許多變體,其中包括早期的金文、大篆、小篆等等。這些古代漢字寫法對于我們理解和研究漢字的演變過程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舉個例句來說明“仇池”的用法:他對前任的背叛感到深深的仇池。 組詞方面,可以與“仇池”相關的詞語有仇恨、仇敵、怨恨等。 至于近義詞和反義詞,與“仇池”相近的詞語有怨憤、不滿、恨意等;而與“仇池”相反的詞語則包括和解、寬恕、友善等。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夠滿足您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