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纓的意思、布纓的詳細解釋
布纓的解釋
布制的冠帶。古守喪者所服。《儀禮·喪服》:“疏衰裳,齊牡麻絰,冠布纓。” 賈公彥 疏:“案:斬衰冠繩纓……此布纓亦如上繩纓,以一條為武,垂下為纓也。”
詞語分解
- 布的解釋 布 ù 棉、麻及棉型化學短纖維經紡紗後的織成物:布匹。布帛。布衣。 古代的一種錢币。 宣告,對衆陳述:宣布。發布。布告。開誠布公(推誠相見,坦白無私)。 分散到各處:散布。遍布。星羅棋布。 流傳,散播
- 纓的解釋 纓 (纓) ī 用線或繩等做的裝飾品:帽纓子。紅纓槍。纓穗。 像纓的東西:蘿蔔纓子。 帶子,繩子:長纓。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布纓”是古代喪服中的一種布制冠帶,主要用于守喪場合。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定義
布纓指用布料制成的冠帶,是古代喪禮中守喪者佩戴的服飾部件,見于《儀禮·喪服》記載。其結構是用一條布帶固定發髻(稱為“武”),剩餘部分垂下作為裝飾纓帶。
-
使用場景
屬于“疏衰裳”喪服制度的一部分,與斬衰(最重喪服)的“繩纓”相區别,用于較輕的喪服等級。賈公彥在《儀禮》注疏中說明,布纓的形制與繩纓類似,僅材質不同。
-
延伸含義
部分詞典提到該詞可比喻“通過裝飾顯示身份”或“掩飾真實面貌”,但此屬引申義,核心含義仍與喪禮相關。
補充說明:古代喪服制度複雜,布纓的形制、使用規範需結合具體禮制文獻分析。如需完整考據,可查閱《儀禮》原文及曆代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布纓(bù yīng)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在頭飾、帽子等物品上裝飾的花邊。它的拆分部首是布(bù)和纓(yīng),其中布表示這個詞與紡織品有關,纓表示這個詞與裝飾有關。布的五筆字形編碼為119,纓的五筆字形編碼為4143552。《布纓》這個詞在古漢字寫法中沒有特定的異體字形态。
《布纓》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服飾文化。在古代,布纓是貴族或官員等高階人士穿在帽子上的裝飾物,用來彰顯身份和地位。它通常由絲縧或金銀絲制成,花紋精美,色彩鮮豔。這種裝飾物在古代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代表着尊貴和華貴。
繁體字的讀音與簡體字相同,都是“布纓”。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并沒有特定的變體形式,所以《布纓》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
以下是關于“布纓”的例句:
1. 他頭戴一頂華麗的帽子,上面綴滿了精緻的布纓。
2. 這個禮服的帽子上有一根紅色的布纓,非常漂亮。
關于“布纓”的組詞:
1. 帽纓(mào yīng):帽子上的裝飾物。
2. 絲纓(sī yīng):用絲線做成的裝飾物。
近義詞:
1. 穗子(suì zi):類似于布纓的裝飾物,通常用于衣帽邊緣。
2. 金飾(jīn shì):用金制成的裝飾品,可以用來裝飾帽子上。
反義詞:
1. 樸素(pǔ sù):簡單、不花哨。
2. 簡陋(jiǎn lòu):簡單而粗糙,沒有精緻的裝飾。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