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梵天的意思、梵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梵天的解釋

(1).佛經中稱三界中的色6*界初三重天為“梵天”。其中有“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多特指“大梵天”,亦泛指色6*界諸天。《百喻經·貧人燒粗褐衣喻》:“汝今當信我語,修諸苦行,投巖赴火,捨是身已,當生梵天,長受快樂。” 宋 洪邁 《夷堅丁志·嵩山竹林寺》:“知客曰:‘渠適往梵天赴齋,少頃歸矣。’坐良久,望空中僧百餘,駕飛鶴,乘師了,或龍或鳳,冉冉而下。” 清 黃鷟來 《題楊人庵總戎無著圖》詩:“特現 金粟 身,梵天縱遊戲。”亦作“ 梵摩天 ”。《資治通鑒·隋炀帝大業八年》:“此乃天子無福,值我兵解時至,我應生梵摩天雲。”

(2).婆羅門教、印度教主神之一。即創造之神。《百喻經·梵天弟子造物因喻》:“梵天見其弟子所造之物,即語之言:汝作頭太大,作項極小;作手太大,作臂極小。” 章炳麟 《無神論》:“主惟神者,以為有高等梵天;主惟物者,以為地水火風皆有極微。”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梵天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梵天”是一個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因宗教和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從不同角度綜合解釋:

一、宗教含義

  1. 佛教中的梵天
    在佛教體系中,“梵天”指色界初禅天的三重天界,包括:

    • 梵衆天:普通梵天衆生的居所;
    • 梵輔天:輔佐大梵天的神祇;
    • 大梵天:初禅天的主宰,被視為護法神之一,常以釋迦牟尼右脅侍的形象出現。
      佛教認為修苦行或積善者可能轉生梵天,享受極樂,如《百喻經》提到“捨身投火,當生梵天”。
  2. 印度教中的梵天
    梵天(Brahma)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司掌創造,與毗濕奴(維持)、濕婆(毀滅)構成三位一體。其形象多為四面四臂,手持象征知識與權力的法器,如《摩诃婆羅多》中描述其為宇宙秩序的締造者。

二、文化延伸

三、現代用法

四、争議與辨析

需注意佛教與印度教中梵天地位的區别:佛教中梵天是護法神,而印度教中雖為創造神,但實際崇拜較少,反不及毗濕奴和濕婆盛行。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經典或文化案例,可參考《百喻經》《夷堅丁志》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梵天的意思

梵天是一個漢語詞彙,它來自于梵語中的Vishnu(梵天),表示印度教中維持世界和秩序的最高神祇。在印度文化中,梵天被視為宇宙之主和造物主。

梵天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梵字的部首是木,在字義上表示了梵天和木相關的事物。

梵字的總筆畫數是16劃。

梵天的來源

梵天一詞最早出現在佛教文獻中,後來也被印度教所引申使用。它來源于梵語中的Vishnu,指代印度教中的主神維持者。

梵天的繁體

梵天的繁體字為「梵天」。

古時候漢字寫法

梵天的古時候漢字寫法沒有固定的形式,因為它源自于印度文化,漢字并非原産地的文字系統。

梵天的例句

1. 梵天是印度教中最重要的神祇之一。

2. *********崇拜梵天。

梵天的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梵天像、梵天教、梵天信仰。

近義詞:梵主、拜梵。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