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市用制的意思、市用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市用制的解釋

即市制。詳“ 市制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市用制是中國曆史上曾使用的一種度量衡制度,結合了國際公制與傳統計量習慣。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曆史背景
    市用制全稱"市用制",由國民政府于1928年7月18日頒布的《中華民國權度标準方案》确立。其特點是以公制(米突制)為基礎,融合了中國民間常用計量單位名稱,如市尺、市斤等。

  2. 主要單位換算

    • 長度:1市尺 = 1/3米 ≈ 0.333米
    • 質量:1市斤 = 500克(即10市兩)
    • 面積:1市畝 = 6000平方市尺 ≈ 666.67平方米
    • 容量:1市升 = 1公升。
  3. 實施與現狀
    1984年國務院規定中國統一采用法定計量單位,但市用制允許延續使用至1990年。目前部分傳統行業(如菜市場)仍習慣使用市斤、市尺等單位,但官方已全面推行公制單位。

  4. 制度特點
    市用制通過簡單比率(如1/3、1/2)實現公制與傳統單位的銜接,既保留文化習慣又便于國際接軌。

需注意:當前正式文件需使用千克、米等國際單位,市用制僅作為非正式場合的補充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市用制

《市用制》是一個常見的詞彙,下面将為您詳細解讀其意思、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相關内容。

詞義解析

《市用制》指的是一個用于市場的規章制度或政策。它是指適用于市場交易和經濟活動的法定規定,包括價格、供應、消費、銷售、質量等方面的制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市用制》的部首是“市”字的“畝”部,表示與市場相關。筆畫數為10畫。

來源

《市用制》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商業文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為了維護市場秩序和交易的公平性,出台了一系列市場規定和制度,形成了《市用制》這一概念。

繁體

《市用制》的繁體字為「市用制」。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市用制》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古時候的漢字寫法通常比較簡化,寫法可能會與現代有所不同,如「市」字可能以更為簡潔的形式呈現。

例句

1. 這個國家實行了一套嚴格的《市用制》,以保護市場的公平競争環境。
2. 《市用制》的完善将有助于推動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的繁榮。

組詞

常見的與《市用制》相關的組詞有:市場、規制、規章、經濟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市場制度、交易規則
反義詞:自由市場、非規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