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膠卷的意思、膠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膠卷的解釋

[roll film] 為攝影機所使用的條狀膠片

詳細解釋

用于攝影的成卷的軟片。有黑白和彩色兩種。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膠卷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膠卷(jiāo juǎn),又稱膠片,是傳統攝影中用于記錄影像的關鍵感光材料。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及專業文獻,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材質與形态

    膠卷是一種塗有感光化學物質(如鹵化銀)的透明塑料薄片(通常為醋酸纖維素或聚酯基材),呈長條狀卷繞在軸芯上,便于裝入相機逐幀曝光。《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一種塗有感光乳劑的塑料薄膜,用于攝影”。

  2. 功能與原理

    通過相機鏡頭曝光,膠卷上的感光層發生化學反應,形成潛影,再經顯影、定影等化學處理,最終呈現為可視的負像(底片)或正像(反轉片)。《辭海》指出其核心作用是“通過光學成像與化學變化記錄景物影像”。

  3. 用途分類

    • 黑白膠卷:僅記錄明暗層次。
    • 彩色膠卷:通過分層感光染料記錄色彩(如柯達Kodachrome、富士Fujicolor)。
    • 特殊類型:紅外膠卷、X光膠卷等,用于科研或醫療領域。

二、技術特性補充


三、曆史與文化意義

膠卷自19世紀發明以來(如柯達1888年推出首款商用膠卷),主導攝影業百餘年,直至21世紀初逐漸被數碼技術取代。其物理成像的“顆粒感”與化學沖洗過程,至今仍被藝術攝影視為獨特美學語言。


權威參考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3. 《攝影膠片技術手冊》,中國感光學會編.
  4. 《世界攝影史》,浙江攝影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膠卷(也稱“膠片”“菲林”)是一種用于攝影的成像器材,以下從多個維度詳細解釋:

  1. 定義與結構

    • 膠卷是将鹵化銀塗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制成的條狀軟質底片。其感光塗層在光線照射下發生化學反應,經顯影工藝形成圖像(黑白負片呈現銀顆粒,彩色負片通過三層鹵化銀表現三原色)。
  2. 主要類型

    • 按色彩:分為黑白膠卷和彩色膠卷;
    • 按用途:包括負片(常見)、反轉片(用于幻燈片)、正片及一次性成像底片;
    • 按尺寸:
      • 135膠卷:寬35mm,可拍攝36張24×36mm畫面,適用于普通相機;
      • 120膠卷:用于中畫幅相機,可拍攝6×4.5cm、6×6cm等規格;
      • 散頁片:適用于大畫幅相機,如4×5英寸。
  3. 核心參數

    • 感光度(ISO):數值越高,對光線越敏感,但顆粒感更明顯;
    • 沖洗工藝:如彩色負片用C-41,黑白負片用D-76,反轉片用E-6等。
  4. 曆史與術語

    • 膠卷由喬治·伊斯曼于1880年發明,“菲林”為其英文名“film”的音譯。
  5. 應用場景

    • 主要用于傳統相機攝影、電影拍攝等,需配合暗房或專業沖掃設備處理。

提示:若需了解膠卷具體使用技巧或選購建議,可參考攝影專業資料或膠片品牌官方指南。

别人正在浏覽...

豹席輩數并疆兼巷不姜逋租餐玉辍流大安待會窞穽單一制電繞璇樞逗鬧乏嗣發語分領骨董羹汗泚和國懷質抱真煌耀慧命角宿賈生涕介紹人酒杯藤魁岡欄籠留下蘆虎倫望嫚書門下史末秋末日南北對話南西廂你死我活濃度遷格七重圍子楸槚揉莒入用觞窦山妻社稷壇霜天四選嬥換隤陷拖地膽瓦罐違格蝸居霧雪烏焰相進瑕竅瀉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