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征吉祥之物,如鳳凰、麒麟、嘉禾、甘露等。 唐 李白 《明堂賦》:“若乃 高宗 紹興,祐統錫羨,神休旁臻,瑞物鹹薦。”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祥瑞》:“﹝ 永平 ﹞四年,麟見 昌州 。 通正 元年,黃龍見 太昌池 。瑞物之出,殆無虛歲。” 明 夏原吉 《麒麟賦》:“瑞物既呈,祥煙斯布。” 清 褚人穫 《堅瓠補集·士人自重》:“山人宜在山林,譬之麒麟,在郊藪則為瑞物,入朝市,亦何異搖尾乞憐之犬耶。”
“瑞物”是漢語詞彙,指象征吉祥的事物,常見于古代文獻和文化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瑞物(拼音:ruì wù)指被視為吉祥征兆的自然現象、動植物或器物,如鳳凰、麒麟、嘉禾(豐碩的稻穗)、甘露等。這類事物常與太平盛世或聖王治世相關聯,反映古人對祥瑞的崇拜。
典型示例
曆史文獻中的記載
唐代李白《明堂賦》提到“瑞物鹹薦”,宋代周密《齊東野語》記載瑞物“殆無虛歲”,明代夏原吉《麒麟賦》也描述瑞物出現時的祥瑞景象。這些文獻表明,瑞物在古代被視為政權合法性與社會安定的象征。
文化意義
“瑞”本義為玉制信物,後引申為吉祥的統稱。瑞物的出現常被解讀為天意嘉許,既有自然崇拜色彩,也蘊含政治倫理功能,如鞏固統治者的權威。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瑞物的文化内涵,可參考《明堂賦》《齊東野語》等古籍原文。
《瑞物》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吉祥的物品或兆頭。它代表着幸福、吉祥、順利和好運。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象征或帶來好兆頭的物體。
《瑞物》的偏旁部首是王(玉)字旁,共有13個筆畫。
《瑞物》這個詞是從古代傳承至今的漢字詞彙。最早出現的記載是在古代文獻中,如《史記》、《爾雅》等。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了常用詞彙。
在繁體字中,《瑞物》的寫法是「瑞物」。
古代對于《瑞物》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但整體來說依然基本相同。不同的古代文獻可能有不同的字形,但字義依舊一緻。
1. 在慶祝大典上,人們擺放了許多瑞物,以表示對國家繁榮昌盛的祝願。
2. 新年的時候,人們喜歡在家中擺放各種瑞物,希望來年萬事如意。
1. 瑞雪:指在重要的場合下降的吉祥雪花。
2. 瑞兆:指象征着吉祥的征兆。
3. 瑞玉:指珍貴的玉石,被認為是帶來好運的瑞物。
吉祥物、吉兆、祥瑞
兇物、厄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