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身的意思、誠身的詳細解釋
誠身的解釋
謂以至誠立身行事。《禮記·中庸》:“順乎親有道,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 孔穎達 疏:“言明乎善行,始能至誠乎身。” 宋 陸遊 《上史運使啟》:“恭惟某官英姿山立,大度淵渟。不愧於天而不怍於人,卓矣誠身之學。”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如説格物是誠意的工夫,明善是誠身的工夫……諸如此類,始皆落落難合,其後思之既久,不覺手舞足蹈。”
詞語分解
- 誠的解釋 誠 (誠) é 真心:誠懇。誠樸。誠實。誠摯。忠誠。心悅誠服。 實在,的确:誠然。誠有此事。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身的解釋 身 ē 人、動物的軀體,物體的主要部分:身軀。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樹身。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獻身。 親自,本人:自身。親身。身教。身體力行。 統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坣 )。身敗名裂
網絡擴展解釋
“誠身”是一個源自儒家經典的概念,指以真誠的态度修養自身并指導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誠身”意為以至誠立身行事,強調将“誠”作為立身處世的根本準則。其中“誠”指内心真實無僞的狀态,“身”則指個人修養與行為實踐。
二、經典出處
-
《禮記·中庸》最早提出:
“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
孔穎達疏注:“言明乎善行,始能至誠乎身。”
說明實現“誠身”需先明辨善惡。
-
宋明理學發展:
- 陸遊在《上史運使啟》中贊“誠身之學”;
- 王守仁《傳習錄》将“誠身”與格物緻知關聯,視為修身的關鍵步驟。
三、内涵解析
- 内外統一性:既要求内在真誠無欺,也需外化為具體行動。
- 道德實踐觀:如宋代彭龜年詩句“誠身自孝悌,玩理潛天淵”,體現從孝悌等日常倫理踐行“誠身”。
四、應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人對自身修養或他人品德的評價,例如:
- 孫應符詩句“不絕害心念,誠身奚喜歡”,反映對自我道德瑕疵的反思;
- 趙汝騰“誠身悅親”,強調以真誠侍奉雙親。
注:現代語境中,“誠身”可作為傳統文化研究術語,其核心理念與當代“誠信”“知行合一”等價值觀相通。如需具體文獻例證,可參考《中庸》原文及宋明理學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誠身》這個詞是什麼意思:這個詞意指“真誠的身心”,它強調一個人内心和外表的一緻性,對于自己和他人都保持真實、誠實和正直的态度和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誠身》這個詞的部首為“讠”和“⺈”,共有10個筆畫。
來源:《誠身》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它在《莊子》中有所提及,用來描述一個人的言行态度和品德,與自我修養和真實性息息相關。
繁體:繁體字“誠身”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誠身”。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誠身”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太大區别。
例句:他對人對己都非常誠身。他的誠身令人欽佩。
組詞:誠心、身份、真誠、誠實。
近義詞:誠實、真實、正直。
反義詞:虛僞、不誠實、狡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