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草的意思、掠草的詳細解釋
掠草的解釋
鹞子左翅上的複翎。 宋 葉廷珪 《海錄碎事·鳥獸草木》:“鷂兩翅各有複翎,右名撩風,左名掠草。”一說,指鹞右翅上的複翎。 清 錢謙益 《鵲巢行》:“蒼然一鷂號鷙鳥,左翎撩風右掠草。” 錢曾 箋注:“ 段柯古 《酉陽雜俎》:‘鷂子兩翅,各有復翎。左名撩風,右名掠草。’”
詞語分解
- 掠的解釋 掠 奪取:掠奪。掠取。搶掠。劫掠。 擦過:掠視。浮光掠影。 拷打:掠笞。掠治。拷掠。 砍伐:掠林。 順手抓取:隨手掠起一根棍子。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草的解釋 草 ǎ 對高等植物中除了樹木、莊稼、蔬菜以外的莖幹柔軟的植物的統稱;廣義指莖幹比較柔軟的植物,包括莊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蓋的堂屋,舊時文人以此自稱山野間的住所,有自
網絡擴展解釋
“掠草”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拼音:lüě cǎo(或讀作lüè cǎo,不同文獻注音略有差異)
- 傳統含義:指鹞子(一種猛禽)翅膀上的複翎。不同古籍對左右翅的命名存在争議:
- 宋代葉廷珪《海錄碎事·鳥獸草木》記載:“鹞兩翅各有複翎,右名撩風,左名掠草。”
- 清代錢謙益的詩句則提到“左翎撩風右掠草”,與《酉陽雜俎》的說法相反,認為右翅為“掠草”。
其他語境中的使用
- 曆史事件:明代倭寇侵擾福建時,曾出現“搶掠草嶼耕種之民”的記載,但此處的“掠草”可能與原詞無關,或指代地名或具體行為。
- 網絡誤傳:部分非權威來源(如)将其解釋為“偷窺隱私”,但缺乏文獻支持,可能是現代網絡用語的誤傳。
“掠草”本義為鹞類猛禽的羽毛名稱,古籍中存在左右翅的争議,需結合具體文獻理解。現代網絡中的“偷窺”含義并不可靠,建議以傳統釋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掠草:詞義
《掠草》是一個文言詞語,意為蹂躏、掠奪植物或農作物。它可以表示對農田的破壞以獲取物質或造成經濟損失。
拆分部首和筆畫
《掠草》的兩個字分别由以下部首和筆畫組成:
- 掠:由手部首和字底部的刀部組成,共計11個筆畫。
- 草:由艹部首組成,共計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掠草》是一個漢字詞語,在現代漢語中仍然使用,沒有出現繁體字版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掠草》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寫法由當時的文字規範所決定。然而,我們無法得知古代漢字的确切寫法。
例句
1. 他們掠草農田,導緻了農民的損失。
2. 部落的人們經常會掠草附近的山地以維持生計。
組詞
與《掠草》相關的組詞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掠草》相關的近義詞可以是:破壞、蹂躏、搶劫。
與《掠草》相關的反義詞可以是:保護、耕種、收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