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确實的消息。《水浒傳》第四一回:“俺聽知哥哥在 江州 為事吃官司,我們弟兄商議定了,正要來劫牢,隻是不得個實信。”《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花關索出身傳》:“爺不須煩惱,交(教)人出去莊前見個實信。” 趙樹理 《邪不壓正》四:“我說到這年邊了,不得個實信,過着年也心不安,不如來打聽打聽!”
(2).确實相信。 姚雪垠 《長夜》二七:“那些半懂事不懂事的孩子們實信了他的允諾,快活得亂蹦亂跳。”
(3).真實可靠。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五章:“採訪極廣,務求實信。”
“實信”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根據語境不同,其釋義可分為以下三類:
确實的消息(名詞)
指真實可靠的信息或确切的消息。例如《水浒傳》中“不得個實信”表示未能獲得确切情報。現代用法如趙樹理作品中的“不得個實信,過着年也心不安”,也強調對真實信息的渴求。
确實相信(動詞)
表示對某事的堅定信任或深信不疑。如姚雪垠《長夜》中提到“孩子們實信了他的允諾”,體現對承諾的完全信任。
真實可靠(形容詞)
形容事物或信息的可信度,如湯用彤在佛教研究中強調“務求實信”,指研究需基于真實可靠的材料。
佛教語境下的特殊含義(較少見)
在特定領域如佛教用語中,“實信”被解釋為“智慧響應與征信”,需具備信實、信德、信能三個條件。此用法多見于宗教或哲學讨論,日常較少使用。
與“信”字的關聯
“信”在文言文中指誠實、真實(如《莊子》“信言不美”),而“實信”通過複合詞形式強化了“真實”的語義層次。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水浒傳》《長夜》等作品,或語言學工具書。
實信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真實可信的消息或信息。
實信的部首是示,總筆畫數為13。
實信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實"表示真實,"信"表示信任。
實信的繁體形式是「實信」。
在古代,實信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仍保持着現代的意義。
1. 這份報告提供了實信,可以用來做決策。
2. 要相信實信,而不是盲目聽信謠言。
實信可以與其他詞彙結合,形成新的詞語,如:實信實踐、實信這是、可信實信等。
與實信義相近的詞語有:真實、可靠、确鑿等。
與實信意義相反的詞語有:虛假、不可信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