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州窰的意思、均州窰的詳細解釋
均州窰的解釋
北宋 陽翟 (今 河南 禹縣 )所造瓷器。因其地有 鈞台 ,故名鈞窯,俗作均窯。 金 改 陽翟 為 鈞州 (即 均州 ),曆代制造瓷器。 清 朱琰 《陶說·均州窯》:“均州窯,今 河南 禹州 …… 清 秘藏均州窯,紅若胭脂者為最。”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二十:“均州窰紅若胭脂者為最。色純而底有一二數目字號者佳。”
詞語分解
- 均的解釋 均 ū 平,勻,引申為調和:均衡。勢均力敵。平均。 皆,都,老少均安。 中國漢代計量單位,一均等于二千五百石。 古同“韻”,和諧的聲音。 〔均鐘〕古代樂器。 古同“鈞”,造瓦器的轉輪。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均州窰(鈞窯)是中國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其名稱和工藝特點具有豐富的曆史内涵:
1. 名稱來源與曆史沿革
- 北宋時期,窯口位于河南陽翟(今禹州市),因當地有禹王鈞台,得名“鈞窯”。金代(1115-1234年)改陽翟為鈞州(後稱均州),故又稱“均州窰”。
- 該窯創燒于唐代,興盛于北宋,以獨特的乳濁釉技術著稱,釉色呈現“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窯變效果,尤以胭脂紅、天青、月白等色聞名。
2. 地理與工藝特征
- 窯址地處漢江與丹江交彙處(今丹江口水庫區域),瓷土資源優質,胎質細膩堅硬,器型以花盆、尊、洗等陳設器為主。
- 采用二次燒造工藝:先素燒胎體,再施釉高溫燒制,釉面常出現蚯蚓走泥紋,底部刻有數字編號以示器物規格。
3. 曆史地位
- 元代起逐漸衰落,但釉色技術影響深遠,明清時期景德鎮窯曾仿制鈞釉瓷器。
- 現存傳世品多藏于北京故宮、台北故宮等機構,2010年香港拍賣會一件北宋鈞窯天青釉盞曾以3,900萬港元成交,足見其收藏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二
《均州窰》的意思
《均州窰》是一個中國的地名。這個詞指的是中國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均州街一帶的一座窯址。
拆分部首和筆畫
《均州窰》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土”和“窗”,筆畫數是10畫。
來源
《均州窰》這個詞源于古代揚州城内的一個窯址。窯址是揚州曆史悠久的文化遺産之一,也是中國古代窯瓷發展的重要地點。因此,這個地名逐漸被大家稱為《均州窰》。
繁體
《均州窰》的繁體字表示為「均州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關于《均州窰》這個詞的古漢字寫法,暫無相關記載。
例句
《均州窰》是中國江蘇省的一個古窯址。
組詞
均州、窰址
近義詞
無
反義詞
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