鳪衣的意思、鳪衣的詳細解釋
鳪衣的解釋
北周 和 隋 時皇後采桑時所穿的翟衣,色黃。《隋書·禮儀志六》:“皇後衣十二等。其翟衣六……采桑則服鳪衣。”《文獻通考·王禮九》:“﹝ 後周 制﹞後服十又二等,其翟衣六……採桑則服鳪衣。”
詞語分解
- 鳪的解釋 鳪 ú 〔鳪雉( ?)〕錦雞。 筆畫數:; 部首:鳥; 筆順編號:
- 衣的解釋 衣 ī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體的東西:衣服。衣着(?)。衣冠。衣架。衣錦還(俷 )鄉。 披或包在物體外面的東西:炮衣。糖衣。腸衣。 中醫把胎盤和胎膜統稱為“胞衣”。 姓。 筆畫數:; 部首:衣; 筆順編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鳪衣”一詞,目前可查的權威文獻及詞典中均未收錄該詞條,可能為生僻字組合或存在筆誤。以下兩個相似詞彙可供參考:
-
綀衣(shū yī)
指粗麻制成的衣物,常見于宋代詩詞中。如張先《西江月·贈别》中“綀衣袖卷寒風”,劉克莊《賀新郎·端午》提及“綀衣紈扇”描寫夏日衣着。
-
褧衣(jiǒng yī)
古代女子出嫁途中穿戴的單層麻布罩衣,用于遮蔽塵土。出自《詩經·衛風·碩人》“衣錦褧衣”,描述貴族女子華服外罩素衣的禮儀裝束。
建議:
若需進一步确認“鳪衣”含義,請核實是否為“綀衣”“褧衣”的誤寫,或提供更多語境。對于生僻字詞,可參考《漢語大詞典》《辭源》等工具書,或通過專業文獻數據庫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二
《鳪衣》這個詞的意思
鳪衣(bì y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一種鳥類的羽毛。在古代文獻中常常用來形容鳥的美麗、華麗的羽毛。
拆分部首和筆畫
《鳪衣》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鳥(鳥)部,右邊是衣部。其中,“鳥”部表示與鳥有關,而“衣”部則表示與穿戴衣物有關。這個詞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和古時候漢字寫法
《鳪衣》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禮·春官》中的記載,描述的是獻祭時使用的裝飾物。它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字形中間的部分是一個“禺”字,意為異類的形狀。
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鳪衣》這個詞的寫法是「鳲衣」。
例句
1. 小鳥的鳪衣在太陽的照耀下顯得絢爛奪目。
2. 他的衣着幹淨整潔,就像一隻穿着鳪衣的鳥兒。
組詞
《鳪衣》這個詞沒有常見的組詞。
近義詞
鳥毛、飛羽、羽翼
反義詞
裸鳥、光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