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lop]∶由于連接處不牢固而變得能夠活動
塞子量器磨損了并開始松動
(2) [become less crowded]∶不擁擠
這是三樓東北角上的一個前廳,寬敞幽雅,顯得比樓下的客廳還要松動。——歐陽山《三家巷》
(3) [be not hard up]∶指經濟上不緊張
銀根松動
(4) [become flexible]∶不堅持,松口,變得有靈活餘地
秋絲瓜怕得罪她,口氣又松動了一點。——周立波《山鄉巨變》
(1).說話口氣不再堅持,有馀地。《紅樓夢》第二五回:“ 趙姨娘 聽這話鬆動了些,便説:‘你這麼個明白人,怎麼糊塗了?’”
(2).指不再堅持原來的要求、做法。《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一定是這等處處的苛求起來,殊非朝廷養士求賢之意。趁着人鬆動,順着走罷。”
(3).原來緊密契合的部件間有了空隙,發生活動現象。 陸俊超 《驚濤駭浪萬裡行》:“估計船經過‘咆哮角’時船旁的鉚釘被打松動了。”
(4).放松;舒展。 葉君健 《火花》十一:“它需要排洩,需要蹦跳幾下,松動松動它的筋骨。”
“松動”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以下為詳細解釋:
物理狀态的改變
指原本緊密連接的物體出現空隙或活動現象。例如:牙齒、螺絲等部件因磨損或外力影響變得不牢固(、)。
例句:
态度或立場的靈活化
表示原本堅持的要求、做法或語氣變得緩和,留有協商餘地。常見于談判、人際溝通場景(、)。
例句:
經濟或資源的寬裕
形容資金、物資等不再緊張,例如“銀根松動”指金融市場資金流動性增強(、)。
應用場景:
空間上的不擁擠
指環境、場所因人或物減少而變得寬敞(、)。
例句:
如需更多例句或具體語境分析,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文學作品(如《紅樓夢》《山鄉巨變》)及工程案例(如的爆破施工描述)。
松動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變得不牢固或不穩固。它由兩個部分組成:木(mù)和同(tóng)。木是指木材或與木有關的意思,同表示相同或一緻。
松動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過程。在古代,人們常常使用象形和指事字來表達事物的意思。松字最早的寫法是象形的,上部為一棵松樹,下部表示地面。後來隨着漢字的演變,字形逐漸變簡,并且加入了部首和筆畫。
與簡化的現代漢字相比,繁體字的松字寫法保留了更多的筆畫。具體來說,松字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鬆”,在這個字形中加入了部首鬼(guǐ),表示與松樹有關。
古時候,松字的寫法與現在稍有不同。在古代,四字短語“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中的“松”字就是用現在的“鬆”字形來寫。這表明松字在古代是用繁體字的形式來書寫的。
以下是一些使用“松動”一詞的例句:
1. 牆壁上的釘子變得松動,需要重新安裝。
2. 這件衣服的紐扣松動了,你需要重新縫一下。
3. 小朋友的牙齒開始松動了,該換牙的時候到了。
“松動”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彙。例如:
1. 松散:意為松開或不緊密,形容物體的狀态。
2. 松懈:意為松弛或不努力,在行為上表示不積極或不嚴謹。
3. 松弛:指放松或不緊繃,常用于形容肌肉的狀态。
與“松動”相反的詞是“緊固”或“固定”,意為使牢固或穩固。
總結起來,“松動”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變得不穩固或牢固。它的部首是木,早期寫法是象形的,繁體字寫作“鬆”,古時候使用繁體字形書寫。一些與“松動”相關的詞語有松散、松懈和松弛。相反詞是緊固或固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