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祭祀用盛牲器具的美稱。芳,言馨香潔淨。《宋史·樂志七》:“笙鏞備樂,繭栗陳牲。乃迎芳俎,以薦高明。”
“芳俎”是古代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芳俎”指祭祀時盛放祭品(多為牲體)的禮器,是對這類器具的美稱。其中“芳”強調器具的馨香潔淨,體現祭祀儀式的莊重與虔誠,2,3,4,5,。
《宋史·樂志七》記載:“笙鏞備樂,繭栗陳牲。乃迎芳俎,以薦高明。”,4,5,
此句描述了祭祀時用芳俎盛放祭品(“繭栗”指幼牲),配合禮樂獻給神靈的場景,體現其儀式功能。
如需進一步了解“俎”的形制或祭祀文化,可參考《周禮》《禮記》等典籍。
《芳俎》是一本古代的書籍,意思是指芳香的肉類。芳香是指散發出愉悅香氣的味道,俎則是指古代供奉神明的肉食。因此,《芳俎》可以理解為一本描述有芳香味道的供奉神明肉類的書籍。
拆分部首和筆畫《芳俎》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艸”,表示與植物有關。它的總筆畫數為10。
來源和繁體《芳俎》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周禮》,其中記載了一種祭祀的方式叫做“芳俎”。而繁體字“芳俎”與簡體字沒有區别,保持了相同的字形。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不過,《芳俎》這個詞的古代寫法基本上與現代相同。具體的古代寫法可以通過查閱古代文獻進行深入了解。
例句1. 我在古書中讀到了關于《芳俎》的記載。
2. 這本書描述了古代祭祀儀式中的芳香肉類,《芳俎》是其中重要的參考資料之一。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組詞:芳香、俎、書籍
近義詞:墨香、書香、美香
反義詞:臭香、臭美、臭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