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罷遣的意思、罷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罷遣的解釋

遣散;放遣。《後漢書·李固傳》:“時 太山 盜賊屯聚歷年,郡兵常千人,追讨不能制。 固 到,悉罷遣歸農。”《晉書·江統傳》:“畫室之功,可且減省;後園雜作,一皆罷遣。”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十:“有布衣 林虎 上書, 真廟 曰:‘此人姓 林 名 虎 ,心尚怪者也。’罷遣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罷遣是漢語中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為“停止派遣并令其返回”或“解散歸去”,多用于古代官方語境。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包含兩層語義:一指上級終止對下屬的任務委派并将其召回,二指官方機構解散人員、使其各自歸家。例如《後漢書·窦武傳》記載:“災異蜂起,皆由宦官,宜悉誅廢以清朝廷,武乃白太後罷遣黃門令魏彪等”,此處的“罷遣”即指解除宦官職務并遣散出宮。

從構詞法分析,“罷”字本義為放遣罪人,引申為停止、解除;“遣”則強調差使、打發。兩字組合後強化了“終止原有安排并強制離開”的行政指令色彩。這種用法在曆代史書中多與官員任免、軍隊調度相關,如宋代《續資治通鑒長編》載:“诏罷遣京西、河東等路募兵”,體現朝廷對軍事人員的解散命令。

現代漢語中,該詞的使用頻率顯著降低,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研究或仿古文體創作。語言學家王力在《古代漢語常識》中指出,罷遣屬于典型的“使動用法複合詞”,其消亡反映了現代漢語雙音節動詞對單音節使動用法的替代規律。

網絡擴展解釋

“罷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源于曆史文獻,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古籍用例

  1. 《後漢書·李固傳》
    “固到,悉罷遣歸農。”
    解析:李固到任後,将原用于鎮壓盜賊的士兵全部解散,令其回鄉務農。
  2. 《晉書·江統傳》
    “後園雜作,一皆罷遣。”
    解析:停止宮廷後園的雜役工程,遣散相關勞工。
  3. 宋代陸遊《老學庵筆記》
    描述宋真宗因忌諱姓名而罷遣上書者,反映其“解除任用”的引申義。

三、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案例,可參考《後漢書》《晉書》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寶籞表酇參列草蛇灰線辭典擔闆丹襟叨承雕殘遞更丁頭豆腐豆腐幹匪穴分钗付度廣寒宮國毀浩蜺紅豆相思皇宗箭端踐盟教約進退無所聚寶盆開弓沒有回頭箭苦瓜嶺岑流明螺江賣妻鬻子門吊兒朦充糱曲挪移彭觥蓬首垢面淺注厹由淇衞欺誣绻戀取亂侮亡區落三幹山凹山堌深情底理世雄侍執梳巡私人秘書太陰提擲同心共膽文秀五兵無門香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