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遣的意思、罷遣的詳細解釋
罷遣的解釋
遣散;放遣。《後漢書·李固傳》:“時 太山 盜賊屯聚歷年,郡兵常千人,追讨不能制。 固 到,悉罷遣歸農。”《晉書·江統傳》:“畫室之功,可且減省;後園雜作,一皆罷遣。”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十:“有布衣 林虎 上書, 真廟 曰:‘此人姓 林 名 虎 ,心尚怪者也。’罷遣之。”
詞語分解
- 罷的解釋 罷 (罷) à 停,歇:罷休。罷工。罷課。罷市。罷論(打消了打算)。罷筆(停止寫作)。 免去,解除:罷免。罷官。罷職。罷黜。 完了,畢:吃罷飯。 罷 (罷) 同“吧”。 罷 (罷) í 古同“疲”
- 遣的解釋 遣 ǎ 派,送,打發:派遣。遣送。差(乮 )遣。調(刼 )遣。遣返(遣送回到原來的地方)。遣散(刵 )。遣詞(說話、寫文章運用詞語)。 排解,發洩:遣悶。消遣。遣興(宯 )。遣懷。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罷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源于曆史文獻,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bà qiǎn
- 詞義:指遣散、放遣,常用于古代官方或權貴解除人員職務、解散隊伍等場景。
- 詞源結構:
- “罷”本義為停止、解除(如“罷官”);
- “遣”意為放走、打發,合為“終止原有狀态并遣散”。
二、古籍用例
- 《後漢書·李固傳》
“固到,悉罷遣歸農。”
解析:李固到任後,将原用于鎮壓盜賊的士兵全部解散,令其回鄉務農。
- 《晉書·江統傳》
“後園雜作,一皆罷遣。”
解析:停止宮廷後園的雜役工程,遣散相關勞工。
- 宋代陸遊《老學庵筆記》
描述宋真宗因忌諱姓名而罷遣上書者,反映其“解除任用”的引申義。
三、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多用于描述官方解散軍隊、免除職務或遣返民衆。
- 現代適用性: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見于文言文或曆史研究領域。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案例,可參考《後漢書》《晉書》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罷遣》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解雇、開除的意思。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罷”的部首“網”,右邊是“遣”的部首“辵”。它的筆畫總共有12畫。
《罷遣》一詞的來源比較晚,它是在中國古代文獻中的用法。它最早出現在《論語》一書中,用以描述當時的官員職位。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彙的用法逐漸擴展到一般勞動關系中。
在繁體字中,《罷遣》的寫法與簡化字一緻,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作方式有所不同,但《罷遣》一詞的基本形态并未改變。唯一的變化可能是書寫風格和字體的變化,在不同的曆史時期,這個詞彙的書寫方式會有一些差異。
以下是《罷遣》一詞的例句:
1. 他因為違反公司的規定,被罷遣了。
2. 經過嚴肅的調查後,他們決定罷遣這名不稱職的員工。
一些與《罷遣》相關的詞彙包括:
1. 離職:指自願離開工作崗位。
2. 辭退:指雇主決定解雇員工。
3. 解雇:指雇主終止雇傭雇員的行為。
而一些與《罷遣》相對義的詞彙有:
1. 聘用:指雇主雇傭員工的行為。
2. 任用:指雇主指派某人擔任特定職務。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歡迎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