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蓍的意思、叢蓍的詳細解釋
叢蓍的解釋
叢生的蓍草。《淮南子·說山訓》:“千年之松,下有伏苓,上有兔絲,上有叢蓍,下有伏龜。”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序》:“虛宇遼曠,玩魚鳥而拂叢蓍,愛靜之心彰乎此矣。”
詞語分解
- 叢的解釋 叢 (叢) ó 聚集,許多事物湊在一起:叢生。叢聚。叢密。 聚在一起的(人或物):人叢。草叢。叢刊。為叢驅雀(喻不善于團結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趕到敵人方面去)。叢祠。 姓。 筆畫數:; 部首:一;
- 蓍的解釋 蓍 ī 〔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藥,莖、葉可制香料(通稱“蚰蜒草”、“鋸齒草”)。古代用其莖占卜,如“蓍龜”。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叢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叢生的蓍草,即密集生長的蓍草植物。蓍草在古代被視為具有靈性的植物,常用于占卜。例如《淮南子·說山訓》中提到的“上有叢蓍,下有伏龜”,便是通過蓍草與龜甲對應,暗示自然萬物的關聯性。
二、文化内涵
- 占卜象征:蓍草莖葉常用于《周易》占卜,因此“叢蓍”隱含神秘、預兆的意味,如南朝梁元帝《金樓子序》中以“拂叢蓍”表達對甯靜心境的追求。
- 比喻引申:可形容事物或人群密集的狀态,如“虛宇遼曠,玩魚鳥而拂叢蓍”中,通過蓍草的聚集反襯環境的空曠。
三、構詞解析
- “叢”:指聚集、密集,如“叢生”“叢林”。
- “蓍”:特指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可制香料,莖可入藥或占卜。
參考資料:如需進一步了解蓍草形态或古文用例,可查閱《淮南子》及《金樓子》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叢蓍(cóng shī)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草木叢生。它的拆分部首是丬和艹,擁有11個筆畫。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是由“丬”表示叢,表示許多物體圍繞在一起,“艹”表示草,表示草木叢生的意思。在繁體中,叢蓍的寫法與簡體相同,沒有變化。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可能會稍有差異,但基本上與現代相似。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叢蓍這個詞:1. 這座山叢蓍茂盛,景色十分壯觀。2. 園子裡的花叢蓍密,花香撲鼻。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花叢、草蓍、樹叢等。近義詞可以是叢草、叢林、叢雜等。而反義詞可能是稀疏、稀少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請告訴我還有其他問題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