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祭的意思、丁祭的詳細解釋
丁祭的解釋
舊時于每年陰曆二月、八月第一個丁日祭祀孔子,稱丁祭。 隋 唐 日制不一。 隋文帝 時一年有四祭, 唐 武德 年間改用中丁日祭祀, 唐 開元 年後專用春、秋二仲的上丁日舉行祭祀。 明 鄭仲夔 《耳新·令德》:“ 蕭郡 尊思似 每丁祭,必齋宿學宮。”《儒林外史》第二回:“外祖母道:‘丁祭肉若是不吃,聖人就要計較了。’” 歐陽予倩 《桃花扇》第一幕第一場:“孔子廟每年的丁祭,都是由學生來主持的。”
詞語分解
- 丁的解釋 丁 ī 天幹的第四位,用于作順序第四的代稱:丁是丁,卯是卯。 成年男子。 人口。 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園丁。 丁 ē 〔丁丁〕象聲詞,形容伐木、下棋、彈琴的聲音。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 祭的解釋 祭 ì 對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儀式:祭奠。祭禮。祭靈。祭典。祭掃。 供奉鬼神或祖先:祭祖。祭天。祭祀。祭竈。 使用(法寶):祭起一件法寶。 祭 à 姓。 筆畫數:; 部首:示;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丁祭”是中國古代祭祀孔子的重要典禮,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指舊時每年農曆二月、八月第一個丁日舉行的祭孔儀式,主要表達對孔子的尊崇。其中“丁”指幹支紀日中的“丁日”,“祭”即祭祀。
二、時間演變
- 隋唐時期:隋文帝時一年四次,唐武德年間改用每月中旬丁日(中丁日),開元後固定為春、秋二仲月(農曆二月、八月)的上旬丁日。
- 清代定制:順治二年(1645年)明确為春、秋二仲月的上丁日舉行,稱“祭丁”。
三、禮制流程
- 祭祀對象:以孔子為主祭,部分時期會同時祭祀儒家先賢。
- 祭品規格:需用太牢(牛、羊、豬三牲),參與者需齋戒沐浴,儀式包含奏樂、獻禮、誦讀祭文等環節。
- 特殊規定:如《儒林外史》提及“丁祭肉不可不吃”,否則會被認為對聖人不敬。
四、文化影響
丁祭體現了古代“尊師重道”的傳統,是科舉制度下士人階層的重要活動。其流程和日期調整(如唐代改期)也反映了曆代王朝對儒家思想的推崇。
以上信息綜合自高權威性史料及辭典,若需具體朝代典章或地方志記載,可進一步查閱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丁祭》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有特定的意義和用法。現在讓我來給你詳細解釋一下。
拆分部首和筆畫:
- 《丁祭》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丁》是上面有一點的字形,表示一個人站立的樣子;《祭》是上面有火字旁的字形,表示人向神祭祀的儀式。
來源和繁體:
- 《丁祭》一詞來源于古代祭祀儀式,用來描述人們向神靈祭拜的場景。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不過,《丁祭》這個詞的字形沒有太大變化,依然是由《丁》和《祭》兩個字組成。
例句:
- 他準備好了祭品,向神廟《丁祭》。
- 他一心一意地進行《丁祭》,希望神靈能夠保佑他的家庭幸福安康。
組詞:
- 老丁祭祀、丁祭台、丁祭禮儀等。
近義詞:
- 丁拜、丁獻。
反義詞:
- 祭祀結束、祭拜完成。
希望上述解釋能夠幫到你,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