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方質的意思、方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方質的解釋

方正質樸。 唐 韓愈 《張君墓志銘》:“君方質有氣,形貌魁碩,長於文詞。” 宋 歐陽修 《尚書都官員外郎歐陽公墓志銘》:“公為人嚴明方質,尤以廉潔自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方質是漢語複合詞,由“方”與“質”二字組合而成,需從字源、本義及引申義綜合解析其含義:


一、單字釋義

    • 本義:指方形,與“圓”相對,引申為“正直”“準則”。《說文解字》:“方,併船也。象兩舟省、緫頭形。”後擴展為方向、方法等義。
    • 引申義:
      • 正直:如《論語》“君子可欺以其方”,指君子因正直而可能被欺罔。
      • 準則:如《詩經》“萬邦之方”,意為榜樣。
    • 本義:抵押、本質。《說文解字》:“質,以物相贅。”指以財物抵押擔保。
    • 引申義:
      • 本質:如《論語》“文質彬彬”,指内在樸實與外在文采兼備。
      • 樸實:如《漢書》“質直敦厚”,形容性情淳厚。

二、複合詞“方質”的釋義

“方質”屬文言詞彙,現代漢語較少獨立使用,其核心含義為:


三、古籍書證與權威用例

  1. 《宋書·孝義傳》:

    “世道性方質,家貧無産業,傭力養親。”

    此處“方質”描述郭世道正直樸實的品性,與孝行呼應。

  2. 《南史·循吏傳》:

    “(沈瑀)性方質,為政清直。”

    以“方質”贊其為官剛正清廉的操守。


四、現代漢語中的關聯用法

“方質”雖罕用于口語,但其語義仍存于相關詞彙:


五、學術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收錄“方質”詞條,釋義為“方正質樸”,引《宋書》書證。

  2. 《辭源》(修訂本)

    釋“方”為“正直”,“質”為“樸實”,複合義為“正直樸實”。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明确标注“方質”屬形容詞性,用于描述人物品性。


例句示範

文言:其人性方質,雖處濁世,猶持清節。

白話:此人品性方正質樸,縱然身處亂世,仍堅守高潔的節操。

(注:因權威詞典無線上公開鍊接,來源僅标注書名。古籍書證引自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方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方正質樸”,多用于形容人的品格特質。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基本釋義
    “方”指方正(正直、端正),“質”指質樸(樸實無華),合指為人正直且保持本真品性。該詞常見于古代人物評價,強調性格剛正與道德純粹的結合。

  2. 文獻出處

    • 唐代韓愈在《張君墓志銘》中描述:“君方質有氣,形貌魁碩,長于文詞”,突出人物正直氣質與文采兼備的特點。
    • 宋代歐陽修《尚書都官員外郎歐陽公墓志銘》記載:“公為人嚴明方質,尤以廉潔自守”,體現其嚴謹、正直且清廉的品格。
  3. 用法說明
    該詞多用于墓志銘、史書等正式文體,屬褒義評價。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但在特定場景(如文學創作、曆史研究)中可形容兼具原則性與樸實感的人物形象。

  4. 現代延伸
    需注意,部分現代文本(如“第三方質量認證”)中的“方質”可能為詞組拆分,與古義無關,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方質”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理想人格的追求,融合了儒家“方正”的道德規範與道家“質樸”的自然本真。

别人正在浏覽...

騃豎敗鼓之皮避風駁駱不知疼癢廁籌柴天改玉陳家紫當使大炮大丫頭梵坊風韻噶喇高門大屋關訪貴性過世含育花簇化及豚魚貆豬縠帛檢事奸僞警動急聲就事句駁儁偉開莅牼翟愦鬧樂用連近蓮沼卵球鹭車論辭魯卮美不勝收梅葛盤田漂零平肆趫雄輕心棄身升降時間性手訊傥蕩糖精坦克乘員田兵統府溫蠖向平鄉杖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