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當使的意思、當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當使的解釋

倘使。連詞。表示假設。《墨子·兼愛下》:“當使若二士者,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猶合符節也,無言而不行也。” 孫诒讓 間诂引 王引之 曰:“‘當’與‘儻’同。若,此也。言儻使此二士之言行相合,則無言而不行也。”《韓非子·人主》:“虎豹之所以能勝人執百獸者,以其爪牙也;當使虎豹失其爪牙,則人必制之矣。” 梁啟雄 解引 王引之 《經傳釋詞》:“‘當’與‘儻’同。儻,或然之詞。”一說“當使”即“嘗使”。 陳奇猷 集釋引 于省吾 曰:“按當嘗古字通。當使,即嘗使,猶言試使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當使”是一個古漢語中的連詞,主要用于表示假設或讓步關系,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假使”、“如果”或“即使”。其核心含義在于引出一種假設性的條件或情境,并推導或強調在該條件下可能或必然産生的結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與語法功能

    “當使”作為連詞,用于複句的前一分句,提出一個尚未發生或虛拟的條件,後一分句則說明在這一條件下可能或必然出現的情況。它強調條件的假設性,并帶有一定的推斷意味。例如:

    “當使虎豹失其爪牙,則人必制之矣。”(假使虎豹失去了它們的爪牙,那麼人一定能制服它們了。)

    此句中,“當使”引出假設條件“虎豹失其爪牙”,後句“則人必制之矣”則是基于此假設的推斷結果。

  2. 表示讓步關系

    在部分語境中,“當使”也可表示讓步,即承認某種情況的存在,但強調即便如此,結果也不會改變或另有轉折,相當于“即使”、“縱然”。例如:

    “當使日月無光,此志不移。”(即使日月失去光芒,這個志向也不會改變。)

    這裡,“當使”承認極端情況“日月無光”的可能性,但後句強調“此志不移”的堅定性。

  3. 與現代漢語的對比

    “當使”在現代漢語中已基本不再使用,其功能主要由“如果”、“假如”、“假使”、“即使”、“縱然”等詞語替代。它屬于典型的文言虛詞。

權威性參考來源:

對“當使”的釋義和用法分析,主要依據以下權威漢語工具書和語言學著作:

“當使”是古漢語中用于引導假設或讓步條件從句的連詞,其核心語義功能是提出虛拟前提以推導結果或強調結果的不可動搖性。

網絡擴展解釋

“當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差異,但核心意義集中在假設性語境中。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一、基本含義

“當使”作為連詞使用時,表示假設關系,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倘若”“如果”。例如《墨子·兼愛下》中的例句:“當使若二士者,言必信,行必果”,意為“如果這兩位士人言行一緻”。

二、詞源解析

  1. 通假現象
    古漢語中“當”通“儻”(即“倘”),因此“當使”實為“倘使”的變體。
    《韓非子·人主》中“當使虎豹失其爪牙”即用此意,可譯為“倘若虎豹失去爪牙”。

  2. 構詞邏輯
    “當”表示承擔或處于某種情況,“使”有引導結果之意,組合後形成假設語境下的條件關聯詞。

三、使用差異

需注意兩種特殊語境:

  1. 試使/嘗使
    部分文獻(如、4)提到“當使”可解為“試使”,即嘗試性假設,但此用法較少見。
  2. 成語化争議
    有來源将其視為成語,解釋為“決定性作用”,但該說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引申解讀,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

四、文獻例證

出處 例句 譯文參考
《墨子·兼愛下》 當使若二士者,言必信,行必果 如果這兩位士人言行守信果決
《韓非子·人主》 當使虎豹失其爪牙,則人必制之矣 倘若虎豹失去爪牙,人必制服它

建議閱讀原典時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孫诒讓《墨子間诂》等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阿谀逢迎飽經風霜鞭箠碧空如洗鼻牛兒不時之須測量船産子陳效懘籥箠搒電鑽洞心駭目廢朝俯逼負才使氣弓絃鳏魚渴鳳恒象弘曠紅泉積攬金剛眼睛九旒冕就塗稷星句屦麇裹咔叽老手連朦帶唬李法林珍母本内反匿名帖旁批般桓如何贍老折拒聖裔試例世室樹幟司差殄悴聽懂投匮委璅烏漉秃五色縷鮮活活賢卿線绨小倒枭羹下說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