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當使的意思、當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當使的解釋

倘使。連詞。表示假設。《墨子·兼愛下》:“當使若二士者,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猶合符節也,無言而不行也。” 孫诒讓 間诂引 王引之 曰:“‘當’與‘儻’同。若,此也。言儻使此二士之言行相合,則無言而不行也。”《韓非子·人主》:“虎豹之所以能勝人執百獸者,以其爪牙也;當使虎豹失其爪牙,則人必制之矣。” 梁啟雄 解引 王引之 《經傳釋詞》:“‘當’與‘儻’同。儻,或然之詞。”一說“當使”即“嘗使”。 陳奇猷 集釋引 于省吾 曰:“按當嘗古字通。當使,即嘗使,猶言試使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當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差異,但核心意義集中在假設性語境中。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一、基本含義

“當使”作為連詞使用時,表示假設關系,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倘若”“如果”。例如《墨子·兼愛下》中的例句:“當使若二士者,言必信,行必果”,意為“如果這兩位士人言行一緻”。

二、詞源解析

  1. 通假現象
    古漢語中“當”通“儻”(即“倘”),因此“當使”實為“倘使”的變體。
    《韓非子·人主》中“當使虎豹失其爪牙”即用此意,可譯為“倘若虎豹失去爪牙”。

  2. 構詞邏輯
    “當”表示承擔或處于某種情況,“使”有引導結果之意,組合後形成假設語境下的條件關聯詞。

三、使用差異

需注意兩種特殊語境:

  1. 試使/嘗使
    部分文獻(如、4)提到“當使”可解為“試使”,即嘗試性假設,但此用法較少見。
  2. 成語化争議
    有來源将其視為成語,解釋為“決定性作用”,但該說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現代引申解讀,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

四、文獻例證

出處 例句 譯文參考
《墨子·兼愛下》 當使若二士者,言必信,行必果 如果這兩位士人言行守信果決
《韓非子·人主》 當使虎豹失其爪牙,則人必制之矣 倘若虎豹失去爪牙,人必制服它

建議閱讀原典時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孫诒讓《墨子間诂》等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當使》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當使》一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當》的意思是在某個時候或情況下;《使》的意思是讓某人或某事發生。因此,《當使》的意思就是在某個時候或情況下讓某人或某事發生。 拆分部首和筆畫: 《當使》的第一個字《當》的部首是“田”,它的總筆畫數為4。《當使》的第二個字《使》的部首是“人”,它的總筆畫數為8。 來源: 《當使》這個詞源于漢語,是由漢字組成的詞語。 繁體: 《當使》這個詞的繁體字為《當使》。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可以使用篆書或隸書的字體來書寫《當使》這個詞。 例句: 1. 當使情況允許時,請盡快與我聯繫。 2. 當使天氣好,我們打算去郊遊。 組詞: 《當使》沒有常見的組詞搭配。 近義詞:讓、使令、令人、使得 反義詞:不讓、不使、阻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