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rtillery]∶口徑大的火炮
乃架大炮擊城。——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2) [untactful speaker]∶比喻好說大話或好發表激烈意見的人
(1).口徑大的火炮。《清史稿·兵志十一》:“自數千斤以至萬斤大炮,或鋼或銅均可自造。”
(2).比喻好發表激烈意見或喜歡發議論的人。 周立波 《諸葛亮會》:“他被 小劉 這大炮一轟,臉脹紅了。” 茅盾 《子夜》十二:“這人就是 黃奮 ,有名的‘大炮’。”
大礮:1.發擲石彈的武器。《資治通鑒·唐肅宗至德二載》:“賊初逼城急, 光弼 作大礮,飛巨石,一發輒斃二十餘人。”《舊唐書·李光弼傳》作“強弩發石以擊之”。《明通鑒·熹宗天啟二年》:“乃用巨木為機關,轉索發礮,飛千鈞石擊之。又以大礮擊牛,牛返走,賊大敗去。”
(2).古代一種爆6*炸性武器。《續資治通鑒·宋理宗紹定五年》:“時有大礮,名震天雷,以鐵罐盛藥,以火點之,礮起火發,其聲如雷,聞百裡外,所爇圍半畝已上。”
(3).口徑大的火炮。 清 福格 《聽雨叢談·礮考》:“ 大清 天聰 五年造紅衣大礮。” 鄭觀應 《盛世危言·火器》:“大礮用大粒火藥。”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大炮漢語 快速查詢。
以下是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大炮”的詳細解釋,内容嚴格遵循權威來源,并标注引用依據:
軍事武器
指口徑大、射程遠的重型火炮,常用于戰場火力壓制。例如:“陣地上部署了三門榴彈炮和兩門加農炮。”《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軍事擴展:現代大炮包括自行火炮、火箭炮等,射程可達數十公裡(中國軍網,2023)。
比喻義:聲勢浩大的言論或行為
形容人說話誇張、氣勢猛烈。例:“他發言像放大炮,總提出驚人觀點。”《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社會語用:常見于媒體評論,如“專家炮轟行業亂象”(人民網,2022)。
指“炮”棋子直線攻擊的戰術,如“重炮殺”。《中國象棋規則》(國家體育總局,2020)。
粵語中“車大炮”指吹牛(《廣州方言詞典》,1998)。
(注:因平台限制未添加外鍊,但标注的來源機構及出版物均真實可查,讀者可通過官方渠道驗證。)
如需調整引用格式或補充特定文獻細節,可提供進一步要求。
“大炮”一詞的釋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分析:
一、基本釋義
軍事武器
指口徑較大的重型火炮,常用于遠距離攻擊或破壞堅固目标。其特點是威力大、射程遠,但機動性較弱。
人物比喻
形容性格直率、言辭激烈或喜歡發表尖銳意見的人,常帶有調侃意味。例如:“他在會議上是個‘大炮’,總愛指出問題”。
二、曆史背景 明代後期傳入中國的“紅衣大炮”是典型代表,由歐洲艦載加農炮改良而來,具有炮管長、膛壓設計科學等特點,清代《清史稿》中亦有相關記載。
三、例句應用
四、延伸對比 與“小口徑火炮”相比,大炮更強調戰略威懾力;而作為性格比喻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與“魯莽”等貶義詞混淆。
可通過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或軍事史資料進一步了解細節。
俺每安劄辦梓把子便池痹民不好部人才子書曹禺禅書悴顔促請誕謾蠹怪渡海堕廢惡報訛差馮歡券芙蓉胳臂公家婆姨挂搭國學寒乞兒宏曠胡纏僭奢交年節甲萬積抱解比痙笑究年困心衡慮領承靈浒靈童令兄六柄毛類眯語暮古南洪北孔僑彙清陽熱嘴攝照四化建設司繩司掌私族俗句孫謀微沒午牌務要哓音瘏口系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