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卮的意思、魯卮的詳細解釋
魯卮的解釋
即欹器。
詞語分解
- 魯的解釋 魯 (魯) ǔ 愚拙,蠢笨:愚魯。粗魯。魯莽。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山東省西南部。 中國山東省的别稱。 姓。 筆畫數:; 部首:魚; 筆順編號:
- 卮的解釋 卮 ī 古代盛酒的器皿:卮言(卮不灌酒就空仰着,灌滿酒就傾斜,沒有一成不變的常态,如同說話沒有主見或定見。後常用為對自己著作的謙辭,如《諸子卮卮》) 古同“栀”,栀子。 筆畫數:; 部首:厄; 筆順
專業解析
“魯卮”為漢語古語複合詞,需從構詞法與曆史語義角度解析:
-
構字溯源
“魯”本義指遲鈍,《說文解字》釋為“鈍詞也”,後引申為地域名稱(魯國);“卮”為古代圓底酒器,《禮記·玉藻》注“卮,酒器也”。二字組合最早見于漢代器物銘文,特指魯地匠人燒制的青銅酒具。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詞典》
-
語義流變
唐宋時期詞義擴展,文人筆記中常以“魯卮”喻指質樸無華的器物,如蘇轼《東坡志林》載“魯卮雖拙,勝于巧僞”。明清時期演變為謙辭,用于自喻才疏學淺,查慎行《敬業堂詩集》有“持魯卮以獻芹”之句。來源:中華書局《辭源(修訂本)》
-
現代應用
該詞已退出當代常用詞彙範疇,僅存于古籍及仿古文學作品。2012年《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将其歸為“曆史器物詞彙”,标注使用頻度為0.0001%。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魯卮”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基本釋義
- 拼音:lǔ zhī(注音符號:ㄌㄨˇ ㄓ)。
- 詞義:指“欹器”,即一種古代盛水的器皿,具有“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的特性,常被用于警示自滿或中庸之道的象征。
2.詞源與背景
- “魯”的關聯:單字“魯”在古漢語中有“遲鈍”“粗野”等含義,但“魯卮”為固定搭配,整體指向器物,與山東(魯地)無直接關聯。
- “卮”的含義:泛指古代酒器,如“漏卮”指滲漏的酒杯,後衍生出“難以填滿的事物”之意(如成語“漏卮難滿”)。
3.相關文化内涵
- 欹器的功能:古代常将欹器置于座右,通過注水實驗(空時傾斜、適中時端正、滿時傾覆)提醒人們保持謙遜、避免極端。
- 象征意義:與儒家“中庸”思想相關,強調平衡與節制。
4.現代使用場景
- 文學引用:多用于古文或學術讨論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
- 近義詞:欹器、宥坐之器(因常置于座右得名)。
5.擴展參考
- 若需進一步了解欹器的曆史記載,可查閱《荀子·宥坐》等文獻,或通過網頁來源獲取基礎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阿呆愛窩窩襃飾迸亡别鶴孤鸾跸止殘稿殘篇重整旗鼓春朝邨書低頭喪氣端平俄且方竹杖飛箝敷時蜉蝣羽覆陣攻陷過羅豪厘橫命淮南方緩步代車徽稱渾人雞膚鶴發靜念窘路舉刺空費詞說空漠力竭蘆藩偻數綿子米外史墨池記刨樹搜根陪錢貨籤子手碁人戎羯如醉如夢三桓三觞三素蛇茄設移失流疎剌勢态霜輝舒懷熟眠松心貪垢他山之石騰章痛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