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姧偽”。亦作“奸偽”。亦作“姧為”。1.詭詐虛假。《管子·君臣上》:“是故主畫之,相守之;相畫之,官守之;官畫之,民役之。則又有符節、印璽、典法、筴籍以相揆也。此明公道而滅姦僞之術也。”《韓非子·六反》:“姦僞無益之民六,而世譽之如彼;耕戰有益之民六,而世毀之如此。” 漢 桓寬 《鹽鐵論·錯弊》:“禁禦之法立而姧僞息,姧僞息則6*民不期於妄得而各務其職,不反本何為?” 漢 王充 《論衡·答佞》:“考鄉裡之迹,證朝廷之行,察共親之節,明事君之操,外内不相稱,名實不相副,際會發見,姧為覺露也。”姧為,一本作“奸僞”。《水浒傳》第二四回:“且説那婦人做出許多姦僞張緻,那 武大 武松 弟兄兩個吃了幾杯, 武松 拜辭哥哥。”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九》:“今百姓十九在官,十一在家,身無完衣,腹無飽食,貧困日甚,奸僞日滋。”
2.指詭詐虛假的人或事。 漢 賈誼 《過秦論》中:“然後姦僞竝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衆,刑戮相望於道,而天下苦之。”姦,一本作“ 姧 ”。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姦僞榮顯,則英傑潛逝。”《後漢書·皇甫規傳》:“後遭姦僞,威分近習,畜貨聚馬,戲謔是聞。” 清 唐甄 《潛書·達政》:“除強6*暴奸僞,不為民害,為中善政一。”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奸僞漢語 快速查詢。
“奸僞”一詞的正确寫法應為“奸僞”(簡體)或“姦僞”(繁體),指狡詐虛僞、表裡不一的行為或人。以下是具體解釋:
單字釋義
合成詞含義
“奸僞”結合兩者,形容人表面僞裝良善,實則心懷不軌。例如:
應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或曆史文獻,如批評政治腐敗(“朝多奸僞”)、揭露人性虛僞等語境。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分析,古籍中類似表達需注意繁簡轉換和通假字現象。
奸僞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奸”和“僞”。
奸字的部首是女字旁,表示與女性有關的事物,同時也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字形。它由6畫組成。
僞字的部首是人字旁,表示與人有關的事物,也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字形。它由13畫組成。
奸僞這個詞彙最早出現在《莊子·人間世》一章中,用來形容言辭虛僞的人。在這裡,奸僞表示一個人心計深沉、虛僞欺詐的品質。
奸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奸僞」。
在古代,奸字的寫法為「姧」,而僞字的寫法為「讆」。
1. 他表面上看起來友善,但實際上卻心機深重,完全是個奸僞之徒。
2. 奸僞之人往往善于掩飾自己的真實意圖。
1. 奸佞:形容人心胸狹隘,唯利是圖。
2. 僞僞:形容事物虛假,欺騙人的性質。
詭詐、狡猾、狡詐
真誠、坦率、正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