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察市肆中的貨物使其名實相符。《周禮·地官·司市》:“凡市入,則胥執鞭度守門,市之羣吏平肆,展成,奠賈。” 鄭玄 注:“平肆,平賣物者之行列,使之正也。” 孫诒讓 正義:“平肆者,平其肆之貨賄,不使其名實相紊也。” 宋 周邦彥 《汴都賦》:“議輕重以奠賈,正行列而平肆。”
“平肆”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平肆”指評察市集貨物,确保商品名實相符,即通過規範市場秩序,使商品陳列、定價與實際情況一緻。該詞源自《周禮·地官·司市》,是古代市場管理的重要措施。
《周禮》記載
《周禮·地官·司市》提到:“市之羣吏平肆,展成,奠賈。” 鄭玄注:“平肆,平賣物者之行列,使之正也。” 孫诒讓進一步解釋:“平其肆之貨賄,不使其名實相紊也。”
——意為調整商販的陳列,規範商品分類和價格。
宋代文獻引用
周邦彥《汴都賦》中“正行列而平肆”一句,也體現了對市場秩序的強調。
部分現代詞典(如、6)将“平肆”解釋為“既不過分拘謹也不放縱”,但這一說法缺乏古籍依據,可能是對字面義的誤讀。建議以《周禮》及古代注釋為準。
“平肆”是古代經濟管理術語,核心含義為規範市場、保障交易公平,而非描述個人行為态度。研究時需注意結合曆史文獻,避免混淆現代引申義。
平肆(píng sì)是一個漢字詞,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攴”和“四”,總共有12個筆畫。
平肆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它的古時候寫法為“平泗”。而在繁體中,“平肆”可以寫作“平肄”。
在古代,平肆的寫法為“平泗”,其中“平”是由“攴”和“丁”組成,表示打的姿勢;而“泗”則表示流動的水。聯合起來,平泗表示的是用水将物品沖刷幹淨。
1. 媽媽用水将杯子平肆一下,洗得很幹淨。
2. 他平肆了一番後才開始動筆寫字。
1. 平靜:表示沒有波瀾,平穩而安靜。
2. 肆虐:描述破壞性極強、猖獗不已。
3. 肆無忌憚:形容不受任何限制,任意妄為。
4. 平庸:意味着普通、平凡、不突出。
1. 沖刷:表示用流動的水或其他物質清洗。
2. 淘汰:形容将差勁的、不合格的事物排除。
3. 清洗:表示用清水或其他液體洗滌幹淨。
1. 雜陳:形容雜亂、混雜的狀态。
2. 髒污:表示不幹淨、肮髒。
3. 污染:指受到有害物質侵害,變得不純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