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枋榆的意思、枋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枋榆的解釋

枋樹與榆樹。喻狹小的天地。 清 黃鷟來 《甲戌夏至武威晤張蔚生先生喜而有賦》詩之三:“短翼愧卑栖,惻愴傷枋榆。願假長風力,南溟徙歸途。” 清 趙翼 《華山紀遊》詩:“今朝忽興發,奮決枋榆起。”參見“ 榆枋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枋榆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1. 詞源解析

    “枋”指枋樹(學名:Albizia chinensis),屬豆科喬木,木質堅硬,古代多用于制作車轅、農具等;“榆”即榆樹(學名:Ulmus pumila),落葉喬木,木材可制家具,嫩葉、果實可入藥。二者均為中國本土常見樹種,常并稱以代指鄉土或低矮樹木。

  2. 基本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枋榆”有兩種含義:

    • 字面義:枋樹與榆樹的合稱,泛指普通樹木。
    • 引申義:代指故鄉或狹小地域。典出《史記·平準書》:“天子苑有白鹿,而枋榆之社布”,此處“枋榆”比喻民間鄉野,與皇家苑囿形成對比。
  3. 文化引申

    在文學作品中,“枋榆”常承載鄉土情結。如《漢書·郊祀志》載“高祖禱豐枋榆社”,以“枋榆社”指代劉邦故鄉的祭祀場所,後衍生為故裡象征。

  4. 文獻例證

    • 唐代駱賓王《夏日遊德州贈高四》:“我留安豹隱,君去學鵬抟,枋榆何遼邈!”此處借“枋榆”抒寫對平凡故土的眷戀。
    • 清代顧炎武《梓潼篇贈李中孚》:“枋榆存舊社,金石考遺音”,以“枋榆”暗喻文化傳承的根基。
  5. 綜合應用

    現代漢語中,“枋榆”多用于曆史、文學領域,或作為地名(如廣東省揭陽市枋榆村),其核心語義仍圍繞“鄉土性”與“質樸性”展開。

網絡擴展解釋

“枋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字面含義

由兩種樹木組成:

  1. 枋:古書中記載的一種樹,木材堅硬,可用于制作車具或建築(如《莊子·逍遙遊》提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其中“枋”指此類木材)。
  2. 榆:落葉喬木,葉卵形,木材常用于制作器具或建築,果實俗稱“榆錢”。

二、比喻義

在文學語境中,“枋榆”常被用來比喻狹小的天地或眼界,典出《莊子·逍遙遊》中大鵬與學鸠的對比:學鸠局限于“榆枋之間”,無法理解大鵬的遠飛,暗含對格局狹小的諷刺。例如:

補充說明

“枋榆”與“榆枋”可互換使用,均指向《莊子》的典故。該詞多用于古典詩文,現代漢語中較少出現。

别人正在浏覽...

阿羅漢黯紅安妥白金卑碎變物長慮後顧持兵吃不透懘惉寸願跺泥督索娥綠法不徇情房間犯上幹諱恭人鬼各哥鼓頰澒澒候塢劃得來槐芽餅急繃繃積墨敬頌敬業樂群今學酒權寄委畸異蠲複潰渱溜嚴龍爪忙音悶罐車眠卧排歌配祀俏泛切劘齊軌連辔青綠山水趣緻三元節室宅實志守身如玉鼠蹊屬相湯包肚貪戾秃子硙船萎頓香官襄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