枋榆的意思、枋榆的詳細解釋
枋榆的解釋
枋樹與榆樹。喻狹小的天地。 清 黃鷟來 《甲戌夏至武威晤張蔚生先生喜而有賦》詩之三:“短翼愧卑栖,惻愴傷枋榆。願假長風力,南溟徙歸途。” 清 趙翼 《華山紀遊》詩:“今朝忽興發,奮決枋榆起。”參見“ 榆枋 ”。
詞語分解
- 枋的解釋 枋 ā 古書上說的一種樹,木材可做車。 方柱形木材:枋子(亦指棺材)。 枋 ì 古同“柄”,權柄。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榆的解釋 榆 ú 落葉喬木,實扁圓,木材堅實,可制器具或供建築用:榆莢。榆錢兒(即“榆莢”,像小銅錢)。榆面(以榆皮磨制成粉,用為黏劑)。榆塞(古稱邊塞植榆,故稱邊塞為“榆塞”)。桑榆暮景。 姓。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枋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字面含義
由兩種樹木組成:
- 枋:古書中記載的一種樹,木材堅硬,可用于制作車具或建築(如《莊子·逍遙遊》提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其中“枋”指此類木材)。
- 榆:落葉喬木,葉卵形,木材常用于制作器具或建築,果實俗稱“榆錢”。
二、比喻義
在文學語境中,“枋榆”常被用來比喻狹小的天地或眼界,典出《莊子·逍遙遊》中大鵬與學鸠的對比:學鸠局限于“榆枋之間”,無法理解大鵬的遠飛,暗含對格局狹小的諷刺。例如:
- 清代趙翼《華山紀遊》中用“奮決枋榆起”表達突破局限的志向;
- 黃鷟來詩句“恻怆傷枋榆”則抒發了對自身處境的感慨。
補充說明
“枋榆”與“榆枋”可互換使用,均指向《莊子》的典故。該詞多用于古典詩文,現代漢語中較少出現。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枋榆》這個詞是形容詞,表示木頭幹燥、不易腐爛。它由“木”和“燕”兩個部分組成,其中“木”是部首,有4個筆畫;“燕”是一個獨立的漢字,有15個筆畫。該詞來源于古時候,用來形容木材特性。
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與簡體中文一樣,沒有變化。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枋榆》這個詞的寫法沒有明顯變化。
以下是一個例句:“這塊枋榆木使用年限長,非常適合建築。”
與《枋榆》相關的組詞有“枋木”、“木枋”。近義詞可以是“木材”、“幹燥”;反義詞可以是“潮濕”、“腐爛”。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滿足你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