蠲複的意思、蠲複的詳細解釋
蠲複的解釋
免除賦稅或勞役。《後漢書·賈琮傳》:“ 琮 即移書告示,各使安其資業,招撫荒散,蠲復傜役。” 南朝 宋 傅亮 《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可蠲復近墓五家,長給灑掃。” 清 馮桂芬 《蘇太義園記》:“餘居戶部,閲天下賦籍,見各直省以義園蠲復者,無慮百十處。”
詞語分解
- 蠲的解釋 蠲 ā 除去,免除:蠲除。蠲免。 顯示,昭明:“惠公蠲其大德”。 古同“涓”,清潔。 古代稱一種多足蟲。 筆畫數:; 部首:蟲; 筆順編號:
- 複的解釋 複 (①複④復⑤複) ù 回去,返:反複。往複。 回答,回報:複命。複信。複仇。 還原,使如前:複舊。複婚。複職。光複。複辟。 再,重來:複習。複診。複審。複現。複議。 許多的,不是單一的:重(巒 )
專業解析
蠲複(juān fù)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中,特指免除賦稅和勞役的複合政策或行為。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
- 蠲 (juān):本義為“清除”、“除去”,引申為免除、減免,尤其指免除租稅、債務等。例如《史記·太史公自序》有“蠲除肉刑”的記載。
- 複 (fù):在此語境下,指免除勞役或賦稅。古時百姓需承擔徭役(無償勞動),免除徭役也稱為“複”。《漢書·高帝紀上》有“複勿租稅二歲”的用法。
“蠲複”合義:
指同時免除百姓的賦稅(租稅)和徭役(勞役)。這是古代帝王或官府在特定時期(如新帝登基、發生自然災害、戰争結束或為了體恤民情)實施的一種重要的惠民、安民政策。
用法與語境:
- 常出現在诏書、史書、政論文章中,作為朝廷德政的體現。
- 例如:
- 《後漢書·殇帝紀》記載:“郡國被蝗傷稼十五以上,勿收今年田租;不滿者,以實除之。… 其有被害者,勿收口賦及更、算。… 诏蠲複之。”
- 《宋史·食貨志》有關于災後“蠲複”的記載。
- 唐代陸贽的奏議中也常提及“蠲複”以蘇民困。
“蠲複”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複合詞,專指古代政府免除百姓賦稅和勞役負擔的政策或行為,是體現“仁政”的重要措施之一。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第8卷,第1167頁):對“蠲複”有明确釋義:“免除賦稅或勞役”。 可參考其官方線上版或權威出版社版本。
- 《辭源》(修訂本):對“蠲”和“複”的單獨釋義清晰,組合義自明。商務印書館出版。
- 《古代漢語詞典》:收錄該詞條并解釋。商務印書館出版。
- 《後漢書·殇帝紀》:提供了該詞在史書中的實際用例。中華書局點校本或古籍數據庫(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宋史·食貨志》:記載了宋代關于蠲複的政策和實踐。中華書局點校本或古籍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蠲複”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免除賦稅或勞役,常見于曆史文獻中的行政措施描述。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 詞義:指官府通過行政手段,對特定地區或人群免除賦稅、徭役等義務。該詞由“蠲”(意為免除、除去)和“複”(意為恢複、免除)組合而成,強調通過政策減輕民衆負擔。
文獻例證
- 《後漢書·賈琮傳》:
記載賈琮在任時“蠲複傜役”,即免除百姓的徭役,以恢複生産和社會穩定。
- 南朝宋·傅亮《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
提到“蠲複近墓五家”,指免除墓地附近五戶人家的賦稅,使其專職灑掃維護。
- 清代馮桂芬《蘇太義園記》:
記載全國以義園名義申請免除賦稅的案例多達百十處,體現“蠲複”在曆代的廣泛應用。
延伸理解
- 適用範圍:除賦稅和勞役外,部分文獻(如)提到可能涉及恢複職位、名譽等,但此類用法缺乏權威文獻直接例證,需謹慎采信。
- 現代意義:該詞已罕用于日常語境,但在曆史、文學研究中仍有價值,可體現古代社會治理特點。
“蠲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免除賦稅或勞役的政策行為,其權威釋義及例證集中在曆史典籍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建議參考《後漢書》《宋書》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暴急暴起八佾北越鄙事疇官春畦達靈丹抱誕應刁滑奸詐獨悟紛泊蜂出泉流焚毀杠杆功最鈎河擿雒光精孤軍作戰黑濁花花太歲遑遑輝然回意降體見諒薦擢隽軌開贊虧損連城寶亮富麥穟馬記髦兒戲旄頭眉尾面稽碾壓千夫長青黃秋士商業銀行膻氣滲漉時難鼠齧蠹蝕說啥死灰複燃所荷頭垢頽頂外意溫書無服之喪瞎奶先熱曉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