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貪戾的意思、貪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貪戾的解釋

(1).猶貪利。《禮記·大學》:“一人貪戾,一國作亂。” 鄭玄 注:“戾之言利也。”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貪戾》:“ 鄭 義本謂貪戾即貪利耳,故下6*注雲:‘君若好貨,而禁民滛于財利,不能止也。’一人貪利,而一國作亂,即下章‘財聚則6*民散,貨悖而入,貨悖而出’之義。”《韓詩外傳》卷六:“如是則持厚者進而佞諂者止,貪戾者退而廉節者起。” 清 唐甄 《潛書·除黨》:“以貪戾之徒,一夕相親,厚于兄弟者,豈以義固哉?将以取人之財也。”

(2).貪婪暴戾。《呂氏春秋·義賞》:“姦僞賊亂,貪戾之道興。”《史記·魏世家》:“ 秦 與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貪戾好利無信,不識禮儀德行。” 唐 李紳 《憶壽春廢虎坑》詩:“休逐豺狼止貪戾,好為仁獸答皇明。”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列朝二·工匠見知》:“ 趙文華 為 分宜 義子, 歐陽必進 為 分宜 妻弟,特以貪戾與闒茸相繼見逐。”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貪戾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貪戾”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貶義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貪婪且暴戾”,常用于描述人性或行為中兼具貪欲與兇殘的特質。以下是具體解析:

  1. 詞義分解

    • 貪:本義為“求多,不知足”,《說文解字》釋為“欲物也”,強調對財物、權勢的過度索取(來源:《漢語大詞典》)。
    • 戾:原指“彎曲”,後引申為“乖張、暴虐”,《廣雅》注“戾,惡也”,形容性格兇殘或行為違背常理(來源:《古代漢語詞典》)。
  2. 複合詞釋義

    “貪戾”結合兩字含義,指代“貪婪成性且手段殘暴”,如《禮記·大學》中“貪戾事敗”,即批評因貪欲與暴行導緻失敗的行為(來源:《辭源》修訂版)。

  3. 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可形容個體品性(如“貪戾之性”),亦可批判群體行為(如“諸侯貪戾,擅權謀亂”),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批判性論述中(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貪婪、暴戾、兇殘
    • 反義詞:仁厚、清廉、寬和

通過以上解析可見,“貪戾”深刻揭示了人性中貪欲與暴力的結合,其語義演變與古代倫理批判緊密相關,具有鮮明的文化意涵。

網絡擴展解釋

“貪戾”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貪婪兇惡、殘暴不仁的性格或行為。以下從多個維度詳細解析該詞:

一、基本構成與含義

由“貪”(貪婪、貪求)和“戾”(兇惡、殘暴)組合而成,形容為滿足私欲不擇手段且性情暴虐的人。例如《呂氏春秋》提到“貪戾而求王”即描述此類行徑。

二、語義延伸

  1. 貪利:側重對物質利益的過度索取
    ▶ 《禮記·大學》記載:“一人貪戾,一國作亂”,鄭玄注解“貪戾”即“貪利”。
  2. 暴虐:強調行為上的殘忍與專橫
    ▶ 《史記·秦始皇本紀》用“貪戾無厭,虐殺不已”形容六國統治者的殘暴。

三、用法與語境

四、現代啟示

該詞在當代仍具警示意義,可借古喻今批評貪腐或濫用權力現象。例如,形容某官員“貪戾成性”即暗指其既貪婪又專橫。


“貪戾”融合了物質貪欲與行為殘暴的雙重貶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側重含義。其古文用例多見于批判統治階層的文獻,現代使用則多具比喻或警示色彩。

别人正在浏覽...

騃癡碧淚層疊撤材崇文抽芽除掃打野外電報機點戲風和日暖風肉分判撫景傷情怪說絓誤華曆還席浣衣局回請家鬥較争夾寨赍表荊棘叢生酷刻老成持重隸農離相平等艛艓麥個麋鳥能那牛衣歲月叛徒匹馬乾縮苘麻塊肉袒善敗由己收華受學雙月水合書簏説堂署攝絲絕搨畫趟趭停滀推盡脫去突梯滑稽握鉛五馬圖吳市隱霧帳香堂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