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劘的意思、切劘的詳細解釋
切劘的解釋
切磨;切磋相正。 宋 王安石 《與王深父書》之一:“自與足下别,日思規箴切劘之補,甚於飢渴。”《明史·王叔英傳》:“ 叔英 與 孝孺 友善,以道義相切劘。” 清 葉燮 《原詩·外篇上》:“詩道雜而多端,而友朋切劘之義,因之而衰矣。” ********* 《緻國6*民6*黨員書》:“但以主義相切劘,則舉凡營私壟斷之言,悉無自而入。”
磨擦。 漢 揚雄 《太玄·掜》“劘之於事” 晉 範望 注:“劘謂切劘。” 唐 劉禹錫 《砥石賦》:“沃之草腴,雜以烏膏。切劘下上,真質焯見。”
詞語分解
- 切的解釋 切 ē 用刀從上往下用力:切菜。切除。切磋(本義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為在業務、思想各方面互相吸取長處,糾正缺點,如“切切琢磨”)。 切 è 密合,貼近:切當(刵 )。切膚(切身)。切己。親切。 緊急:急切。迫切。 實在:切忌。懇切。 舊時漢語标音的一種方法,用兩個字,取上一字的聲母與下一字的韻母拼成一個音。亦稱“反切”。 筆畫數:; 部首:刀; 筆順編號:
- 劘的解釋 劘 ó 切削。 砺;磨:“砥石劘厲,欲求铦也。” 摩:“君曾西遷為拓本,濡麝割蜜親劘揩。” 迫近;逼近:“氣劘屈賈壘,日短曹劉牆。” 規勸;直言勸谏:“賈山自下劘上。” 切磋:“田子與之遊,用詩文學藝相切劘。” 筆畫數:; 部首:刂;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切劘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切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一、字詞結構
- 切:本義指用刀分割物體,引申為“貼近、契合”(如“切身”)或“急切”(如“切盼”),在“切劘”中強調精細處理的動作。
- 劘:原指用刀磨砺或削刻,後引申為“切磋”“修正”,強調細緻打磨的過程。
二、基本含義
- 本義:指對事物進行精細的切割和打磨,如制作工藝品時的細緻工序。
- 引申義:比喻人與人之間在學問、道德上的切磋探讨,互相糾正完善。例如明代方孝孺與王叔英“以道義相切劘”。
三、用法與示例
- 物理層面:如“切劘玉石”形容雕刻玉石時的精細工藝。
- 抽象層面:多用于學術或道德讨論,如宋代王安石書信中提到的“規箴切劘之補”(通過規勸和切磋來彌補不足)。
四、文獻記載
該詞在曆史文獻中多次出現:
- 漢代揚雄《太玄·掜》最早記載其用法。
- 清代葉燮《原詩》用“切劘”形容詩友間相互批評促進的關系。
五、現代應用
現代多用于形容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或團隊協作中精益求精的态度。例如:“設計師對作品切劘再三,力求完美。”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切劘的意思
《切劘》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用刀鋸等工具通過物體表面切割或磨削。
拆分部首和筆畫
《切劘》的部首是刀,是由刀部和勢部組成的。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切劘》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篆書。在繁體字中,切劘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切劘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原來的寫法中,切的上面還有一個音符號“七”,表示發音。
例句
1. 他用切劘将木闆切成了小塊。
2. 這把剪刀很鋒利,可以輕松地完成切劘工作。
組詞
切割、切削、磨削。
近義詞
切割、割斷、切削。
反義詞
粘合、拼接、連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