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放水火的意思、放水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放水火的解釋

舊時指監牢中放犯人大小便。 元 關漢卿 《蝴蝶夢》第三折:“[ 張千 入牢科雲]那個是大的?[ 王大 雲]小人是大的。[ 張千 雲]放水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放水火”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古漢語詞彙,主要見于元代司法文書與戲曲文獻,其核心含義為允許囚犯暫時離開牢房去解手(即排洩)。以下是基于權威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放水火

指古代獄吏允許囚犯暫時出監房如廁的行為。“放”意為準許、釋放,“水火”為排洩隱語(水指小便,火指大便)。該詞屬元代司法術語,反映當時監獄管理制度。

來源依據:

元代法學著作《吏學指南·獄禁》明确記載:“放水火:謂放出而洩便溺。”

《元典章·刑部》亦載:“牢獄須令潔淨……每日輪押獄卒,監守囚人放水火。”


二、語義演變與文化背景

  1. 隱語的形成

    “水火”代指排洩源于五行理論(水主潤下,火主炎上),後成為市井隱語。明代戲曲《琵琶記》有“我如今要去放水火”的台詞,印證其口語化使用。

  2. 司法制度的體現

    元代規定獄卒每日需定時押解囚犯如廁,以避免牢房污穢。《元史·刑法志》載:“諸獄囚病疾,主司申提牢官,驗實給醫藥,并放水火。”


三、相關文獻佐證


四、學術研究參考

現代學者楊聯陞在《中國制度史研究》中指出:“‘放水火’制度反映了元代監獄管理的規範化嘗試,但執行中常存在獄卒舞弊現象。”


文獻來源鍊接:

《吏學指南》原文(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182

《元典章》影印本(中國國家圖書館): http://read.nlc.cn/allSearch/searchDetail?searchType=1001&showType=1&indexName=data_892&fid=103159

《琵琶記》明刻本(哈佛燕京圖書館): https://curiosity.lib.harvard.edu/early-modern-chinese-ebooks/catalog/39-990081495600203941

《元史·刑法志》電子版(中華書局“中華經典古籍庫”): https://www.ancientbooks.cn/doc/GBZH/ZGJD

《南村辍耕錄》校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 978-7-5325-8765-2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http://www.hydcd.com/cd/htm12/156045.htm

楊聯陞《中國制度史研究》(中華書局): DOI 10.2307/j.ctv1rmkj5

網絡擴展解釋

“放水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舊時監牢中允許犯人暫時出牢房解決大小便的隱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詞源自古代監獄管理場景,字面意為“放出(犯人)處理水火(排洩需求)”,實際指獄卒押送囚犯如廁或處理個人衛生的行為。例如,元雜劇《蝴蝶夢》第三折中,獄卒張千與囚犯王大的對話“放水火”即為此意。

  2. 使用背景
    作為隱語,主要用于宋元時期的司法語境,常見于戲曲、話本等文學作品。古代監獄條件嚴苛,囚犯如廁需經獄卒批準并監管,故形成特定術語。

  3. 延伸争議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放任事态惡化”,但此用法缺乏古籍例證,可能是當代對字面的誤讀或引申,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建議在閱讀古籍或研究曆史司法制度時,優先采用“監牢如廁”的原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元曲選》或《漢語大詞典》等權威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怗剝斂愎谏閟蠋博落不可言喻測量标石赤盡寵利觸迕德守點辱對準恩斷意絕費講吠形吠聲風靡歸塘故絮涵意橫渡緩刑虎路鼲貂斠畫驕邪井檻鏡考矜緩瘠疲畯儒空勤老民酪酥淚零六弢龍湫茶泯沒奴怯槃瓠其樂無窮铨次若屬如醉初醒如醉方醒三鳣上仁勝卻實利實田司鼎踏頓太液亭當桶子帽仙曹鄉刑小阿哥銷車細大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