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風靡的意思、風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風靡的解釋

謂刀風所及。《韓非子·内儲說下》:“臣刀之利,風靡骨斷,而髮不斷,是臣之一死也。”

1.隨風倒伏。 南朝 梁 沉約 《法王寺碑》:“陸旗風靡,水陣雲披。”

2.歸順;降伏。 漢 蔡邕 《太尉汝南李公碑》:“百司震肅,饕餮風靡,惡直丑正。”《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十四載》:“上始聞 祿山 反, 河北 郡縣皆風靡,歎曰:‘二十四郡,曾無一人義士邪!’” ********* 《Bolshevism的勝利》:“二十世紀的世界,恐怕也不免為這種宗教的權威所支配,為這種群衆運動所風靡。”

3.傾倒;傾慕。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臘婆國》:“彼 大自在天 、 婆藪天 、 那羅延天 、 佛世 尊者,人皆風靡,祖述其道。” 宋 蘇轼 《續麗人行》:“若教回首卻嫣然, 陽城 、 下蔡 俱風靡。” 秦牧 《藝海拾貝·笑的力量》:“一代喜劇演員 卓别麟 ,他的劇作和表演更是多麼風靡了我們這一世代呵!”

4.謂競相仿效;風行。《新唐書·虞世南傳》:“聖作誠工,然體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詩一傳,天下風靡,不敢奉詔。”《明史·趙錦傳》:“蓋緣權臣行私,将吏風靡,以掊克為務,以營競為能。”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二·薦主同咨》:“而西北大老,有位望氣力者,時攜壺榼作黃梅授衣故事,於是一時風靡,議論如出一口。” ********* 《患難馀生記》第一章:“風靡全國的救亡運動的核心,是和當時政府的所謂‘睦鄰政策’處于矛盾的地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風靡(fēng mǐ)是漢語中的動詞,指某種事物或現象像風吹倒草木一樣迅速流行、廣泛傳播,常形容潮流、風尚或人物影響力的迅速擴散。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字源與本義


二、詞典釋義與用法

  1. 廣泛流行

    指某種事物(如思想、潮流、産品)在短時間内被大衆接受并傳播。

    例:這首歌曲一經發布便風靡全國,成為街頭巷尾的熱門旋律。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

  2. 使人傾倒或折服

    形容人物魅力或才華極具影響力,令衆人欽佩追隨。

    例:唐代詩人李白的灑脫詩風風靡士林,文人競相效仿。

    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王力主編。


三、古今用例對比


四、近義詞辨析


五、權威引用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9年。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2016年。
  3.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王力主編,2016年。
  4.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
  5. 《當代漢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
  6. 《漢語同義詞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

網絡擴展解釋

“風靡”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fēng mǐ,其含義和演變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一、字面結構與本義


二、詞義發展與曆史用法

  1. 自然現象描述(早期用法)
    指草木隨風倒伏,如南朝沈約《法王寺碑》中“陸旗風靡,水陣雲披”,形容軍隊陣勢如草木般整齊倒伏()。

  2. 歸順與降伏(引申義)
    用于描述人心或勢力被征服,如《資治通鑒》記載安史之亂時“河北郡縣皆風靡”,意為地方迅速歸附叛軍()。

  3. 傾慕與崇拜(情感層面)
    表達對他人的強烈追隨或仰慕,如蘇轼《續麗人行》中“陽城、下蔡俱風靡”,暗喻衆人為美人傾倒()。

  4. 競相效仿與廣泛流行(現代常用義)
    指事物因符合潮流而迅速傳播,如李大钊提到布爾什維克主義“風靡世界”,或現代“某産品風靡一時”( )。


三、現代語境中的用法


四、與其他近義詞的對比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風靡”既保留了對自然現象的生動比拟,又融入了社會文化中關于趨勢、崇拜與傳播的豐富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被害人本戰鼻哂庳狹簸騰晡鼓超遷懲戒純陽麤怪誕德打拼颠癡底墒堕弛方外遊封着焚劫伉浪剛毅木讷膏粱子弟格校箍嘴寒顫顫橫發橫峰側嶺環居截近鲸須進化禁虐棘實覺樹恪虔孔門六橋曼煖民庭沐稷幕僚褭亸區别儒博三薛十八世世誼樹疙瘩水方庶黎順差説破嘴泗濱踏故習常兔園罔既危地吳封仙台秘府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