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放水火的意思、放水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放水火的解释

旧时指监牢中放犯人大小便。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三折:“[ 张千 入牢科云]那个是大的?[ 王大 云]小人是大的。[ 张千 云]放水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放水火”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古汉语词汇,主要见于元代司法文书与戏曲文献,其核心含义为允许囚犯暂时离开牢房去解手(即排泄)。以下是基于权威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放水火

指古代狱吏允许囚犯暂时出监房如厕的行为。“放”意为准许、释放,“水火”为排泄隐语(水指小便,火指大便)。该词属元代司法术语,反映当时监狱管理制度。

来源依据:

元代法学著作《吏学指南·狱禁》明确记载:“放水火:谓放出而洩便溺。”

《元典章·刑部》亦载:“牢狱须令洁净……每日轮押狱卒,监守囚人放水火。”


二、语义演变与文化背景

  1. 隐语的形成

    “水火”代指排泄源于五行理论(水主润下,火主炎上),后成为市井隐语。明代戏曲《琵琶记》有“我如今要去放水火”的台词,印证其口语化使用。

  2. 司法制度的体现

    元代规定狱卒每日需定时押解囚犯如厕,以避免牢房污秽。《元史·刑法志》载:“诸狱囚病疾,主司申提牢官,验实给医药,并放水火。”


三、相关文献佐证


四、学术研究参考

现代学者杨联陞在《中国制度史研究》中指出:“‘放水火’制度反映了元代监狱管理的规范化尝试,但执行中常存在狱卒舞弊现象。”


文献来源链接:

《吏学指南》原文(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182

《元典章》影印本(中国国家图书馆): http://read.nlc.cn/allSearch/searchDetail?searchType=1001&showType=1&indexName=data_892&fid=103159

《琵琶记》明刻本(哈佛燕京图书馆): https://curiosity.lib.harvard.edu/early-modern-chinese-ebooks/catalog/39-990081495600203941

《元史·刑法志》电子版(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古籍库”): https://www.ancientbooks.cn/doc/GBZH/ZGJD

《南村辍耕录》校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 978-7-5325-8765-2

《汉语大词典》在线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http://www.hydcd.com/cd/htm12/156045.htm

杨联陞《中国制度史研究》(中华书局): DOI 10.2307/j.ctv1rmkj5

网络扩展解释

“放水火”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旧时监牢中允许犯人暂时出牢房解决大小便的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该词源自古代监狱管理场景,字面意为“放出(犯人)处理水火(排泄需求)”,实际指狱卒押送囚犯如厕或处理个人卫生的行为。例如,元杂剧《蝴蝶梦》第三折中,狱卒张千与囚犯王大的对话“放水火”即为此意。

  2. 使用背景
    作为隐语,主要用于宋元时期的司法语境,常见于戏曲、话本等文学作品。古代监狱条件严苛,囚犯如厕需经狱卒批准并监管,故形成特定术语。

  3. 延伸争议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其解释为“放任事态恶化”,但此用法缺乏古籍例证,可能是当代对字面的误读或引申,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建议在阅读古籍或研究历史司法制度时,优先采用“监牢如厕”的原义。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元曲选》或《汉语大词典》等权威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艾褐半价报命报聘备辜嬖艳彩带操揔触鬭蛮争亶洲丁男范甑伏剑负职杠子干礼光碟咍口黄煞煞徦狄机椷镜卜井赋静事局躬聚头开席叩愬贶馈括次老字号冷杯例案料堆伦敦塔罗文魔焰耐久朋南亭亭长拈撮年少无知俳嬉跑马场切怛戚宦寝饭起疱羣寮若下撒气绳履摄音十家连坐世类水土不服私憾屠龙之伎碨磥威仪师闲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