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鑒并考校。《漢書·谷永傳》:“願陛下追觀 夏 、 商 、 周 、 秦 所以失之,以鏡考己行。” 顔師古 注:“鏡謂監照之。考,校也。”
“鏡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鏡考”指借鑒前事或他人經驗,進行自我審視和考校。核心含義包含兩方面: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谷永傳》:“願陛下追觀夏、商、周、秦所以失之,以鏡考己行。”,意為通過曆史教訓反思自身行為。
部分現代解釋将“鏡”直譯為“鏡頭”(如),此屬引申或誤讀。傳統語境中“鏡”均作“借鑒”解,與光學儀器無關。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漢書》原文(參考、4、5、9)。
《鏡考》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通過鏡子、映像等方式進行考察和觀察的意思。
《鏡考》這個詞可以拆分為「鏡」和「考」兩個部分。
「鏡」的部首是「钅」,總共有11畫。
「考」的部首是「老」,總共有6畫。
《鏡考》這個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言語篇》中。該書記錄了當時的言談之間,其中一則就有提到「鏡考」這個詞,用以形容通過鏡子進行考察。
《鏡考》的繁體字為「鏡考」。
在古代漢字中,「鏡」的寫法有些許差異。最早的寫法是「鏡」中間部分為「亖」,相對于現代漢字的寫法略有不同。
1. 老師用鏡考的方式檢查學生的儀表是否整齊。
2. 這個鏡考技術的運用,使得我們能夠更加清楚地觀察到微小的細節。
1. 鏡子:指反射鏡面的器具。
2. 考察:指對某人或某事進行檢查、觀察和評估。
3. 鏡像:指通過鏡子或其他光學設備形成的物體的逆轉映像。
鏡照、鏡中
實考、親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