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鏡考的意思、鏡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鏡考的解釋

借鑒并考校。《漢書·谷永傳》:“願陛下追觀 夏 、 商 、 周 、 秦 所以失之,以鏡考己行。” 顔師古 注:“鏡謂監照之。考,校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鏡考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曆史底蘊的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古籍用例中明确考辨:

  1. 字義解析與核心含義

    “鏡”本指用以照形的銅鏡,引申為“借鑒、對照”之義;“考”意為“稽考、察驗”。二者合成“鏡考”,核心含義為以曆史或前事為借鑒,進行考察、反思。它強調通過參照過往的經驗教訓,來審視當下或未來的行為與決策,蘊含“以史為鑒”的深刻哲理。這一釋義在《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中均有明确記載。

  2. 古籍出處與經典用例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儒家經典《尚書》。《尚書·酒诰》有雲:“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古人有言曰:‘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今惟殷墜厥命,我其可不大監撫于時?”東漢經學家鄭玄在注解此段時明确指出:“‘監’或為‘鑒’,‘撫’或為‘模’……‘監撫’即‘鏡考’也。”此處“鏡考”意為借鑒(殷商滅亡的教訓)而考察(治國之道)。漢代王充《論衡·效力篇》亦雲:“鏡考源流,知所從來。”進一步印證了其“追溯本源,對照考察”的用法。

  3. 概念延伸與文化内涵

    隨着語言發展,“鏡考”的概念從具體的“以史為鑒”擴展至更廣泛的參照标準或榜樣進行反省、驗證的抽象意義。它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視曆史經驗、強調反思自省的精神内核,常用于形容對曆史事件、典章制度或個人言行的深刻檢讨與學習。

網絡擴展解釋

“鏡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鏡考”指借鑒前事或他人經驗,進行自我審視和考校。核心含義包含兩方面:

二、出處與典故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谷永傳》:“願陛下追觀夏、商、周、秦所以失之,以鏡考己行。”,意為通過曆史教訓反思自身行為。

三、使用場景

  1. 曆史反思:常用于勸谏類語境,如帝王治國、個人修身;
  2. 學術研究:指對文獻或案例的深入考據(如提到的“通過鏡頭審視”可能為現代引申,但需謹慎使用);
  3. 日常借鑒:如“以他人成敗為鏡考”。

四、易混淆點辨析

部分現代解釋将“鏡”直譯為“鏡頭”(如),此屬引申或誤讀。傳統語境中“鏡”均作“借鑒”解,與光學儀器無關。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漢書》原文(參考、4、5、9)。

别人正在浏覽...

嗷嗷待食保奬鬓影避壽鼻息肉不拔草騾沖曠川嶽摧枯拉腐得其三昧刁惡惇帥二鹹法兒飛升騰實徽霍揮斤結舌肌髓九江八河極惡不赦脊椎骨蠲增沮桡鞠兇開明連科理書駱賓王呂公書霾土沒包彈美惡默不做聲納福逆厘叛徒披昌辟幕屏伏箧衍輕碧欽贊痊痾身經百戰肆察俗狀調朱傅粉呫畢桐珪推索吞據婉僤維摩诘問卦閑伴西佛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