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罰俸的意思、罰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罰俸的解釋

舊時官吏因過誤而停發薪俸若幹時日的一種處分。《舊唐書·張薦傳》:“﹝ 逢吉 ﹞罷相, 裴度 發其事, 逢吉 坐罰俸。”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一·減場解元》:“禦製文字,考訂不差, 洪模 妄肆詆毀,本當重治,姑罰俸三月。”《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六回:“失察在先,正辦在後,頂多不過一個罰俸的處分罷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罰俸”是中國古代對官吏的一種行政處分,指因過失或錯誤而停發其薪俸一定時期的懲罰措施。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罰俸”由“罰”和“俸”組成,字面意為“扣除俸祿”。具體指舊時官吏因工作失誤、失職或觸犯規定時,官方暫停發放其薪俸若幹時日的處罰方式。

二、曆史應用

  1. 制度起源
    據記載,漢代已出現類似制度(),但明确稱為“罰俸”的記載多見于唐代以後。例如《舊唐書》記載宰相逢吉因事被“坐罰俸”()。

  2. 執行标準
    處罰時長從數月至一年不等。明代案例顯示,官員洪模因诋毀禦制文字被“罰俸三月”(),清代劉墉則因過失面臨“罰俸10餘年”的嚴懲()。

三、典型案例

四、特點與意義

  1. 等級性:高官可罰俸,低級官吏多直接降職或革職。
  2. 靈活性:相比革職更溫和,既能懲戒又保留官員複職可能。
  3. 經濟性:直接削減俸祿,降低國家支出成本。

需注意,現代公務員制度已無此處罰形式,但類似經濟處罰措施仍存在于部分紀律處分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罰俸》一詞的意思是指對違法、失職或未盡職責的人進行罰款或從其工資中扣除一定金額的處罰。這個詞可以拆分為“罰”和“俸”兩個字。其中,“罰”的部首是“網”,共有12畫;“俸”的部首是“人”,共有10畫。 “罰俸”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中國古代官員職務利益制度中的一種懲罰手段。在古代的文字中,罰俸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大緻保持相似。 以下是對古時候漢字寫法的例句: 繁體字:罰俸。 例句: 1. 因為他的違規行為,他被罰俸一年的工資。 2. 那位官員因怠工被罰俸三個月。 《罰俸》這個詞的一些相關組詞包括:罰款、處罰、扣薪等。 《罰俸》這個詞的近義詞可能有:罰金、罰款。 而與《罰俸》相反的詞可能是:獎賞、補貼。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您,如有更多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