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罚俸的意思、罚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罚俸的解释

旧时官吏因过误而停发薪俸若干时日的一种处分。《旧唐书·张荐传》:“﹝ 逢吉 ﹞罢相, 裴度 发其事, 逢吉 坐罚俸。”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减场解元》:“御製文字,考订不差, 洪模 妄肆詆毁,本当重治,姑罚俸三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失察在先,正办在后,顶多不过一个罚俸的处分罢了。”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罚俸”是中国古代对官吏的一种行政处分,指因过失或错误而停发其薪俸一定时期的惩罚措施。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罚俸”由“罚”和“俸”组成,字面意为“扣除俸禄”。具体指旧时官吏因工作失误、失职或触犯规定时,官方暂停发放其薪俸若干时日的处罚方式。

二、历史应用

  1. 制度起源
    据记载,汉代已出现类似制度(),但明确称为“罚俸”的记载多见于唐代以后。例如《旧唐书》记载宰相逢吉因事被“坐罚俸”()。

  2. 执行标准
    处罚时长从数月至一年不等。明代案例显示,官员洪模因诋毁御制文字被“罚俸三月”(),清代刘墉则因过失面临“罚俸10余年”的严惩()。

三、典型案例

四、特点与意义

  1. 等级性:高官可罚俸,低级官吏多直接降职或革职。
  2. 灵活性:相比革职更温和,既能惩戒又保留官员复职可能。
  3. 经济性:直接削减俸禄,降低国家支出成本。

需注意,现代公务员制度已无此处罚形式,但类似经济处罚措施仍存在于部分纪律处分中。

网络扩展解释二

《罚俸》一词的意思是指对违法、失职或未尽职责的人进行罚款或从其工资中扣除一定金额的处罚。这个词可以拆分为“罚”和“俸”两个字。其中,“罚”的部首是“网”,共有12画;“俸”的部首是“人”,共有10画。 “罚俸”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中国古代官员职务利益制度中的一种惩罚手段。在古代的文字中,罚俸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但大致保持相似。 以下是对古时候汉字写法的例句: 繁体字:罰俸。 例句: 1. 因为他的违规行为,他被罚俸一年的工资。 2. 那位官员因怠工被罚俸三个月。 《罚俸》这个词的一些相关组词包括:罚款、处罚、扣薪等。 《罚俸》这个词的近义词可能有:罚金、罚款。 而与《罚俸》相反的词可能是:奖赏、补贴。 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到您,如有更多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