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中央官署之一。 南朝 齊 指集書省,為皇帝的侍從顧問機構。以散騎常侍為長官。《南齊書·百官志》:“自二衛、四軍、五校已下,謂之‘西省’;而散騎為‘東省’。”《南史·張瓌傳》:“ 齊 建元 元年,改封 平都侯 ,遷侍中,與侍中 沉文季 俱在門下…… 瓌 止朝服而已。時集書每兼門下,東省實多清貧,有不識 瓌 者,常呼為散騎。”
(2).古代中央官署之一。 唐 指門下省,與中書省同掌機要,共議國政。 唐 杜甫 《紫宸殿退朝口號》:“宮中每出歸東省,會送夔龍集鳳池。” 仇兆鳌 注:“《雍録》:‘政事堂在東省,屬門下。’……公為拾遺時,政事堂已在中書。其自宮中退朝而歸東省者,以本省言也。”
(3).古代中央官署之一。 宋 指秘書省。掌圖籍。 宋 楊萬裡 有《早入東省殘月初上》詩。按, 楊 曾任秘書監。
(4). 清 代對 山東省 的省稱。《清會典·戶部·赈饑一》:“上年 東省 濟甯 等州縣衛成災地方,無論極次貧民,著各展賑一月。”
(5). 民國 時期對東三省的省稱。 魯迅 《僞自由書·從幽默到正經》:“但不幸 東省 淪陷,舉國騷然。”
“東省”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有不同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南朝齊代
指集書省,隸屬皇帝侍從顧問機構,長官為散騎常侍。該機構負責文書處理與谏議,與“西省”(二衛、四軍、五校等武職機構)并稱。
唐代
指門下省,與中書省共掌機要,參與國政決策。杜甫《紫宸殿退朝口號》中“宮中每出歸東省”即指此機構,表明其在中央政務中的核心地位。
宋代
特指秘書省,主管典籍編纂與收藏。詩人楊萬裡曾任秘書監,其詩《早入東省殘月初上》中的“東省”即代指秘書省。
清代至民國
成為地理代稱:
補充說明:該詞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例如唐代文獻中多指門下省,而清代方志中則可能指山東省。曆史類解讀建議參考《南齊書》《南史》等權威史料。
《東省》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将逐個解釋這兩個字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部首:一(丨)
筆畫:五畫
意思:指東方的方位,表示東方的意思。
來源:象形字,古代用來表示日出的方位,後來引申為東方的意思。
繁體:東
古時漢字寫法:董、東
例句:東方國家有許多美麗的風景。
部首:省(心)
筆畫:9畫
意思:指省份,表示行政區劃或行政區域。
來源:會意字,由心和聿(嚴肅)兩個部分組成,表示威嚴之意,後來引申為行政區域。
繁體:省
古時漢字寫法:省、嘗、食
例句:浙江是一個非常美麗的省份。
東海、東方、東南、東北、東西、東草、東籬、南省、北省、河東獅吼
東部、東方、東南方、東北方
西方、南方、西南方、西北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