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流放的意思、流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流放的解釋

(1) [banish;send into exile]∶古時一種刑罰,把犯人驅逐到邊遠地區去

流放到邊疆

(2) [float[logs]downstream]∶把原木放在江河中順流運輸

順江流放木材

詳細解釋

(1).把犯人放逐到邊遠地方。《漢書·眭兩夏侯京翼李傳贊》:“ 仲舒 下吏, 夏侯 囚執, 眭孟 誅戮, 李尋 流放,此學者之大戒也。” 晉 葛洪 《抱樸子·臣節》:“君必度能而授者,備乎覆餗之敗,臣必量才而受者,故無流放之禍。” 張賢亮 《靈與肉》:“他成了被所有的人都遺棄了的人,流放到這個偏僻的農場來勞教。”

(2).放縱,放任。《晉書·文苑傳·李充》:“引道家之弘旨,會世教之適當,義之違本,言不流放,庶以祛困蒙之蔽,悟一往之惑乎!” 宋 司馬光 《答齊州司法張秘校正彥書》:“足下當固守於古,而勿流放於今。”

(3).不受約束地流淌。 徐遲 《狂歡之夜》:“老闆拉開了嘴巴,盡管地打開了酒瓶和罐并聲明大慶祝,不收一文錢。酒像泉水一樣的流放了。”

(4).把原木放在河中運輸。如:利用江河水漲的時機流放木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流放”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刑罰類含義(核心釋義)

  1. 基本定義
    指将罪犯驅逐到邊遠地區進行懲罰的刑罰,是中國古代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是通過将犯人押解至荒僻或遠離故土之地,達到懲治與維護社會秩序的目的。

  2. 曆史背景
    流放刑罰起源于遠古,延續至清末,曆時數千年。例如《漢書》記載李尋因罪被流放,張賢亮小說《靈與肉》中也有相關描述。

  3. 延伸用法
    現代語境中可比喻“被迫離開原環境”,如例句:“他被流放到邊疆的農場勞教”。


二、運輸類含義

指将原木置于江河中順流運輸的方式,常見于林業領域。例如:“利用江水漲潮時機流放木材”。


其他引申義

提示: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案例,可參考《漢書》《抱樸子》等文獻,或查看網頁的文學引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流放》的意思

《流放》是指将人或群體驅逐、放逐到一定地區或國家,剝奪其自由并使其遠離家鄉、親友的行為。這是一種嚴厲的懲罰手段,通常是對犯有重罪或被認為對社會造成威脅的人采取的措施。

拆分部首和筆畫

《流放》的部首是「水」,總筆畫數為9畫。

來源和繁體

《流放》一詞源自古代漢語,早期形寫作「流/pāo/⿰氵包」,是指被迫逐出家鄉的人流,後來逐漸演變成現在的「流放」。繁體字的寫法為「流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流放」一詞的古漢字寫法有「遛放」、「飗放」等變異寫法,不過現在已經較少被使用。

例句

1. 由于政治原因,他被流放到邊疆地區。

2. 這位作家因為敢于揭露社會問題而被流放到鄉下。

組詞

流亡、放逐、背井離鄉、離散、失去自由

近義詞

流亡、放逐、驅逐、遷徙

反義詞

回歸、複員、回家、重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